第123章 允炆,光是以礼相待可不够哟!(2/2)
这泼皮啥时候说过准话!
在朱元璋的注意力被冯胜和蓝玉两人所吸引之时,黄子澄弹出一粒花生,轻轻砸在朱允炆的身上。
朱允炆惊诧的抬起头看向他,只见黄子澄指了指皇帝,然后做了个一个朝拜的动作。
朱允炆偷眼看了眼皇祖父,见皇祖父还在注意武将那边的打闹,不由向着黄子澄走了几步,压低声音问道。
“黄师傅,您到底是何意啊?”
黄子澄也贴在朱允炆的耳边低声说道。
“殿下!”
“陛下说的再清楚不过了,蓝玉没资格替秦牧谢恩,那有资格替秦牧谢恩的只有你了啊!”
“啊?”
“殿下试想一下,陛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啥,不还是为了给你培养班底,培养亲信吗!”
朱允炆就算再笨,听到这话也明白了。
对呀!
皇爷爷说蓝玉没资格感谢,那有资格感谢的就只剩下我啦!
估计,现在皇爷爷正等着我上前谢恩呢吧?
朱允炆想到此处,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
随后,蹬蹬瞪走下御阶,朝着皇祖父的方向拜下去。
“皇爷爷!”
“孙儿替玄武卫秦牧,谢过皇爷爷的赏赐!”
站在御阶之上的文武大臣,但凡懂点规矩的,都将身子侧了侧。
因为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搞不好,明天他们就得对其行君臣之礼。
因此,此时在接受朱允炆的大礼,就有些不合适了。
同时,一些大臣看到朱允炆行礼如仪,不由的小声夸赞。
不过,他们的“小声”,只是相对于武将那边所言。
至于声音的强度嘛,可以保证让皇帝陛下听到,却又不影响皇长孙的声音。
朱元璋见到朱允炆跪在御阶之下,替秦牧谢恩之时,表情上闪过一丝错愕。
他刚刚之所以笑骂蓝玉,主要是调侃蓝玉这个舅老爷的身份不够格,就算是要谢恩,也得是自己这个亲爷爷谢啊!
再者说,当爷爷的赏孙子点东西,哪里轮到舅老爷来谢恩了?
所以,他才调侃蓝玉僭越。
蓝玉别看平时挺憨的,这次竟然听懂了。
然而,朱允炆这孩子平时看着挺机灵的,今天怎么闹出这么大的误会?
朱元璋毕竟是心疼他这个皇长孙,哪怕事实上的皇长孙已经找到,但对眼前这个名义上的皇长孙,他也是非常喜爱的。
不说别的,单单仁善这一条,就很有乃父之风。
每次看到这孩子,朱元璋都会情不自禁想到英年早逝的太子。
为了不至于让朱允炆难看,朱元璋亲自走下台阶,将朱允炆扶了起来。
“允炆有心啦!”
“皇爷爷,等以后秦牧进宫,孙儿一定对他以礼相待!”
朱允炆这番话一出口,立马响起一片赞叹声,纷纷称赞长孙殿下恭谨有礼,谦虚礼让,有古仁人之风。
就是一向对皇长孙严苛的黄子澄,见状也不由微微颔首。
这话说的算是很有水平了,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而且这句话还暗合孔圣之道。
《论语·八佾》中曾有言,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由此观之,朱允炆不仅彰显了自己的亲和待人之礼,还显示了自己的人君气度!
就算以后秦牧进宫,听到皇长孙不仅为他拜倒于尘埃,还当众言说对其以礼相待,一定会感激涕零,死心塌地的辅佐皇长孙!
就在众人以为朱元璋也会夸赞朱允炆之时,却见到朱元璋不悦的摇了摇头。
“允炆,光是以礼相待可不够哟!”
“不够?”
朱允炆的脸上浮现一个问号,其他大臣心中更是已经翻天了。
以礼相待还不够,那你到底要什么!
黄子澄闻言也是一阵愕然,这秦牧到底什么来历,长孙殿下都以礼相待了,咱皇帝竟然还嫌不够?
朱允炆想了想,再次开口。
“皇爷爷,孙儿错了,如秦牧这等奇才,孙儿应该待之如手足!”
这话说的也很有水平,听得周围的文武百官频频颔首,肯定朱允炆的这番话。
而且最厉害的是这句话,和之前所说的以礼相待,皆是出自圣人之言。
只不过,上一句是孔圣的论语,而这一句则是出自亚圣的《孟子·离娄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可以说,朱允炆以手足之礼相待,已经是君王所能给予臣子最高的待遇了!
就在众人满怀期待的看向朱元璋,认为皇帝陛下这次该满意之时,却见到朱元璋再次不悦的摇摇头。
“唉!”
“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