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尼玛,这小子疯了吗,连虎须都敢拔!(2/2)
很多时候都是一言而断事,处理政务的效率极高。
没等走到大殿呢,他身边的人就已经少了一半,很多人已经得到皇命,开始回衙门办公了。
剩下的人随着他进入大殿,开始详细的讨论一些大明国策,以及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情。
比如说灾民的安置问题,以及对蒙元出兵之事。
这两件事都非常棘手,且短时间内根本处理不好。
比如说灾民安置这块,扬州和镇江都是人口稠密的州府,谁也不知道后续会有多少灾民进京。
因此,眼下的应急办法,是无法应对后续的发展的。
如果向往常一样在京城周边设粥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灾民进京的情况。
一旦京城周围聚集的灾民太多,还会引发瘟疫等新的问题。
至于出兵蒙元这边就更麻烦了,各地的物资调配,各地卫所军士的抽调,以及行文各地官府,提早准备大军出动的口粮等等。
只有一件事情好决断,那就是打不打的问题。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仅朱元璋这样看,大明的其他文武百官也这样看。
只是打多大,打到什么程度,则需要进一步的磋商。
是将蒙元那边的进犯打退就行,还是深入敌境,对他们进行猛烈的打击?
如果按照老朱这脾气,肯定是选择后者。
然而大明的财政状况很糟糕,哪怕他这个皇帝已经很克制,不修宫殿,不是铺张,一直严格奉行极简主义,可依然不能彻底的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
原因无他,只因为大明实在是太大了,中原一十三省,边疆还有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等等。
哪个地方受灾,都需要朝廷的救济。
再加上连年的北伐,朝廷的国库就从来没富裕过。
“户部尚书!”
“现在国库存银还有多少,够不够打这一仗的?”
户部尚书陈宗礼上前一步道。
“回禀陛下,现在国库存银只有三十二万两。”
朱元璋听到国库存银,不由一阵头疼。
这点银子,才刚够秦牧那臭小子一年的军费啊!
“存粮如何?”
陈宗礼脸色凝重的摇摇头。
“不容乐观!”
“今年秋汛提前,很多地方都减产或者歉收,秋粮的收解并不顺利。”
“而且,老臣预测,明年开春江南各省将有不同程度的粮荒,愿陛下早作打算!”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想起昨天在玄武卫都司衙门走廊里听到的那番话。
当时他是挺不屑的,根本没把那商人的话当回事。
现在听户部尚书陈宗礼这么一说,他突然觉得这群商人还是有点可取之处。
最起码,消息很灵通,比朝廷都快了一步。
“那就传令各地官仓,务必做好今年的秋粮收解工作,万万不可懈怠……”
“臣谨遵圣谕,回到户部就行文各地官仓……”
朱元璋又跟众人商讨了一阵,就草草结束了早朝。
蓝玉、傅友德、冯胜几人,在众人走后,上前对朱元璋叩首谢恩。
他们都是于昨夜赶回来的,由于天色已晚,不方便进宫谢恩,这才集体等到第二天进宫。
朱元璋勉力了他们一番,又给了他们一些赏赐,就打发他们出去了。
这几个人出了皇宫,一个个就开始玩起心眼了。
傅友德第一个开口。
“哎呀,我这老寒腿的毛病又犯了,可能是不能参与此次北征喽,看样子这次北征的主帅,还得从你俩中选呀!”
“老傅有老寒腿,我老冯身体也不好啊,前两天被皇帝撵出京城,半道上被一头蓝色的老虎给吓到了,吓得我好几天没睡好觉!”
蓝玉听到两人如此说,冷哼一声就要走。
然而,两人岂能放他离开?
两人齐齐上前,一左一右将蓝玉堵在护城河的桥上。
“蓝疯狗,你给我俩说句实话,那秦牧到底是什么人!”
“刚刚我俩要是没看错的话,陛下可是从他家的马车上下来的!”
“难道说,陛下昨夜就睡在玄武卫?”
“而且,咱们陛下对这小子太好了,简直比对亲孙子都好!”
“太子六率都没交给皇长孙继承,而是给划归到禁卫序列里了。”
“然而,对于秦小子,咱陛下却是大方的很,一下子就划拨了三千多的军户!”
蓝玉被两人拦着去路,扭头就往后走。
冯胜见状赶忙追了上去,跟傅友德一前一后将蓝玉给堵在桥上。
“哼哼!”
“今天不跟我俩交个实底,你老小子就别想跑!”
就在两人以为吃定蓝玉的时候,却只见蓝玉朝着两人一阵狞笑。
随即,朝着护城河纵深一跃,直接跳到了河里!
傅友德和冯胜赶忙跑到桥边,却只见蓝疯狗在护城河里一阵狗刨,三两下就游到了岸边,爬上岸后朝着两人大笑一声,随即撒丫子就跑。
两人看到这种景象齐齐傻眼。
这蓝玉到底知道什么惊天秘密,竟然让他如此不顾形象,宁愿跳河逃跑也不愿意透露半个字!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一丝惊骇。
“老傅,你说那孩子会不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