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 > 第162章

第162章(2/2)

目录

作为文学创作者,孟浩起初并不完全理解这句话。直到亲眼目睹《流浪地球》数百人团队的运作,他才恍然大悟。导演更像是一个\"项目经理\",而非单纯的\"艺术家\"。

开机前半个月,摄影棚就像一个大型辩论场。每天都会遇到筹备时未曾预料的问题,比如最基础的用餐安排。按照惯例,上午拍摄后会留出一到一个半小时的午餐时间。

剧组全体成员前往剧务组领取餐食,用餐后可自行休息,待下午拍摄时间到再集合继续工作。

然而开拍仅两日便发现问题:下午开工普遍延迟,且工作状态明显松懈。郭凡等人起初困惑不解,怀疑是伙食或拍摄计划的原因。

次日中午,孟浩在剧务组观察后发现症结所在——剧组规模过大。排队取餐时,前排人员已用餐完毕,后排仍在等待。待后者终于吃上饭,开工时间又到了。

当孟浩向主创团队汇报这一发现时,众人相视无言。此前他们经历的最大剧组不过百人,几十号人用餐根本不成问题。谁曾想人数激增会导致如此基础的环节出纰漏。

不仅餐饮,饮用水、电力供应、卫生清洁、人员调度等基础事务均存在各种问题。这在制造业或建筑业本不会发生,因其早已建立分组协作、模块化运作的规范流程。但电影行业多数仍停留在\"手工作坊\"模式,通常只需导演、摄影等主创加少量剧务就能组建团队,缺乏工业化意识。

道具管理更是棘手。影片涉及物品品类繁多、数量庞大,每次拍摄前后都需争分夺秒地收发,令工作人员不堪重负。开机半月后,道具组集体辞职。制片人宫格尔紧急从横店聘请两位资深道具师,三日后亦离职。

最终剧组只得让孟浩临危受命,带领美术师和新招募的道具师傅重组团队。\"实在抽不出人手了,\"郭凡搭着孟浩肩膀诚恳道,\"你全程参与创作筹备,最了解这些道具。最多十天等新团队磨合好就解脱。\"

望着对方憔悴的面容,孟浩无奈应允。原计划短暂停留的他,硬是滞留了近半月。

所幸郭凡在此期间运用管理学专长,着手建立标准化流程:实施分级管理制度、按使用场景将道具分类定级、细化分镜头拍摄计划,甚至为摄影组不同场次的存储卡标注色标以便后期剪辑。简言之,全面引入工业化体系——专业分工、简化流程、统一标准。

拍摄现场逐渐井然有序,完成临时工作的孟浩感叹道:\"郭哥,这套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就算电影票房失利,投入的资金也值了。\"

凭借多年行业经验,他判断《流浪地球》虽不及好莱坞水准,却堪称国内影视行业的先行者。原本以为弧光项目的剧组管理已算规范,如今对比之下,才发现仍停留在包工头水平。

万达、融创等地产巨头,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总在特效上大做文章。殊不知电影工业化绝非堆砌炫目特效就能实现。若能将建筑标准或企业oA流程引入影视领域,或许更有价值。

当然,孟浩清楚单凭自己或郭凡的呼吁难以改变现状。除非《流浪地球》取得商业成功,否则缺乏说服力。

\"该交接的都交接了,我该走了。\"

\"回京北?\"郭凡询问。

\"嗯,回去开会。\"孟浩语气沉重。

郭凡察觉异样:\"什么会议让你这么发愁?\"

\"广电年度审查意见会。\"孟浩解释道。自去年四月网剧备案制正式实施,如今届满一年,主管部门计划再度调整审查标准。不同于以往的大型调研会,此次仅邀请头部影视公司和三大视频平台参与,预示着重大变革。

四月底返京后,孟浩直奔公司了解《白夜追凶》审核进展。相比《法医秦明》的血腥场面、《精绝古城》的恐怖镜头或《灵魂摆渡》的灵异元素,这部刑侦剧因大量涉及警方情节而面临更严苛审查。

剧中设定包括:警方聘用逃犯亲属担任顾问、凶犯闯入警局劫持人质、警界高层涉黑等敏感内容,几乎触碰审查红线。所幸立项时孟浩就邀请金盾影视参与合作。公安部门对艺术创作持开放态度:\"影视作品属虚构创作,只要不出现错误,不必过度限制。\"

获得官方背书后,弧光影视底气十足,成片后直接按正规流程送审。

顺利通过审查,《白夜追凶》正式成为一部合规上线的电视剧。

踏入弧光办公楼大厅,孟浩耳边响起一个久违的声音。

\"孟总好!\"

循声望去,果然是重返前台的杨朝月。

\"回来了?\"

\"嗯。\"

\"拍戏有意思吗?\"

\"还...还行吧...\"

杨朝月先是点头,随即又摇头,脸上浮现纠结的神色。

孟浩不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她皱着小脸:\"演戏挺有趣的,可我总演不好,经常挨导演批评,就不那么有趣了。\"

作为新人,她在片场时常手足无措,完全找不到状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