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2)
此次他率先站出来揭露收视率,更罕见地在社交平台发声,瞬间点燃舆论热潮。相关话题下,孟浩的转发热度一度反超原博,弧光影视孟浩声援随即空降热搜榜。
行业内的连锁反应接踵而至。光线传媒掌门人王昌田率先表态,透露公司早在2015年就因收视率造假退出电视剧市场。陈思成紧随其后,自曝《远大前程》播出前遭遇过收视率勒索,并放话\"若乱象不除将永别电视圈\"。尽管其个人口碑欠佳,但这次立场获得了舆论宽容。
华策、正午阳光、新丽、柠檬影业等新锐制作公司相继声援。视频平台也闻风而动,奇异tV、腾讯视频等官微在孟浩评论区暗讽\"传统剧集市场积弊已深,不如转战网络播出\",却遭网友反呛:\"先管好自家百亿注水播放量再说!\"
如此高的关注度,官方自然不会忽视。孟浩的微博登上热搜次日,便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
【针对近期收视率争议,相关监管部门已启动调查程序。如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
这则通告仅五十余字,看似平淡无奇。
但熟悉官方风格的人都清楚,表态越是简洁,事态往往越严重。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声主体并非\"电视剧协会\"等行业组织,而是亲自下场。
这似乎印证了孟浩此前的判断——高层或许正欲借此契机整顿影视行业积弊。
\"最近不少同行联系我们,提议共同发表行业声明,支持打击收视率造假。\"刘军透露。
孟浩轻嗤:\"我们在前线冲锋,他们倒想坐享其成,算盘打得真精。\"
\"人性使然。\"刘军笑道,\"不过这也反映出弧光已跻身行业头部,我们前期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随即正色道:\"主动发声虽会带来些麻烦,但未尝不是机遇。\"
\"怎么说?\"
\"单打独斗终究势单力薄。若能代表整个行业发声,在官方眼中的分量就不仅是普通头部企业了。若能借此搭建政企桥梁,获得半官方身份,才算真正立足。\"
不同于海外市场,在国内要想登顶,仅凭资本远远不够,必须获得体制认可。
如今的弧光影视资金雄厚、制作精良、口碑载道、人脉广泛,唯独缺少上层资源。
这类资源获取无非两条路径:先天继承或后天经营。前者可遇不可求,后者正需把握当下。
这场由收视率引发的,恰是难得的契机。若能巧妙运作,或许就能叩开体制大门。
刘军并不奢望立竿见影,但只要迈出第一步,未来自有更多操作空间。
孟浩心领神会,沉吟道:\"过几天有个关于收视率的行业会议,我见机行事吧。若条件成熟,可以尝试推动。\"
\"好,这块就交给你了。\"刘军点头,\"公司事务有我们坐镇。\"
他轻松补充:\"权当试水,成固可喜,败亦无妨。弧光正值壮年,来日方长。\"
\"不错,\"孟浩会心一笑,\"时间是我们最大的筹码,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
官方雷厉风行,通告发布仅隔两日,便紧急召开了影视行业专项整顿会议。
然而出乎孟浩意料的是,这场会议的级别远超他以往参加的任何一场。主办方并非广电一家,而是由、文旅部、、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发起。
受邀出席的影视行业人士寥寥无几,仅有芒果台、东方卫视等几家省级电视台的高管,三大视频网站的总裁,以及华策、正午阳光和弧光影视等影视公司的掌舵人。
孟浩以网剧制作领域代表及青年影视人的身份参会,成为全场最年轻的与会者。他原以为会议仅围绕\"收视率造假\"展开,实际议题却覆盖了整个行业乱象。
粉丝经济泡沫、数据造假、网络水军、天价片酬、税务违规、收视率欺诈、营销号操控舆论……近些年影视娱乐产业的所有顽疾,都被摊开在会议桌上。
这场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未对外披露具体内容,仅以\"行业自律整顿座谈会\"名义发布通稿。孟浩抓住机会,提出了支持官方整治的行业联合倡议。
当然,这位孟总从不做为人作嫁的买卖。他在提案时,特意将先前与弧光接洽过的公司统统拉了进来——既然喜欢煽风,那就集体上阵,谁都别想作壁上观。
对于行业自发的整顿意愿,主管部门自然乐见其成。见弧光已获得众多\"支持\",便顺势委托孟浩牵头协调,配合后续调查行动。
当这个消息传回会场,各大平台和影视公司高管们投向孟浩的目光顿时变得意味深长。有人如释重负,有人暗自唏嘘。
某种程度上,在整顿尘埃落定前,这相当于一柄\"尚方宝剑\"。弧光既能借官方名义开疆拓土,却也意味着要直面整个行业的明枪暗箭——毕竟这场变革将触动太多人的奶酪。
对根基稳固的传统势力而言,此事费力不讨好;但对弧光这样的行业新锐,却是危中藏机的转折点。若能顺利收官,这家新兴公司就将真正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