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 > 第251章

第251章(1/2)

目录

这番真挚的讲述让台下观众热血沸腾,不约而同地喊出一个名字。

\"......感谢弧光影视创始人、《流浪地球》总制片兼总编剧——孟浩先生!\"

郭凡望向台下前排突然被点名、略显错愕的孟浩,笑着对观众喊道:\"要不要请孟总上台和大家见面?\"

\"要!\"

全场响起震耳欲聋的呼应。

\"......\"

孟浩无奈地挑了挑眉,终于起身走向舞台。

这位向来低调的幕后功臣本打算安静见证整场庆功会,却还是被推到了聚光灯下。面对观众的热情欢呼,他从容地迈步登台——虽然习惯隐身幕后,但该亮相时也从不怯场。

孟浩从侧边登上舞台,目光扫过台上笑容满面的众人,朝台下微微颔首:

“各位好,我是《流浪地球》的编剧,孟浩。”

话音刚落,观众席的欢呼声骤然炸开,声浪远超先前。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年轻创作者,在公众眼中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比起寻常明星,人们对他反倒抱有更浓烈的好奇心。此刻他的亮相,如同火星落入干草堆,瞬间引燃全场热情。

“孟总威武!”

“谢谢孟总!”

“孟总看我这边!”

“我要给你生猴子!”

此起彼伏的喊声中,孟浩挑眉望向声源处:“刚才说要生猴子的朋友,咱们先不讨论生物学问题。我比较好奇的是——”他故意拖长尾音,“具体操作流程?”

哄笑声席卷全场。这位身价过亿的年轻人,意外展现出与身份不符的幽默感。

待声浪稍歇,孟浩正色道:“郭导方才提到感谢,但真正该被感谢的是在座各位。没有观众的支持,《流浪地球》不过是硬盘里的几段代码。”

“2015年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时,国产科幻还贴着‘票房’的标签。那时市场充斥着青春片和喜剧片,科幻领域几乎是好莱坞的专属领地。业内甚至流传着‘国产科幻,狗都不看’的说法。”

他单手插兜,语气渐沉:“但这不能怪观众。我们的电影工业就像刚学步的孩子,技术储备和制作体系远未成熟。观众可以包容一次两次,却没法永远为粗制滥造买单。”

“科幻电影分很多种,有些靠创意取胜,一间地下室就能完成;有些以剧情见长,科幻元素只是锦上添花。但像《流浪地球》这样的重工业电影,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这不是靠几个天才就能弥补的差距。”

舞台灯光在他镜片上投下细碎光斑:“电影从来都是时代的镜子。《流浪地球》能在这个时间点成功,某种程度上是种必然。只有当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时,才有余暇仰望星空。”

“今早看到篇影评,讨论《流浪地球》是否推开了国产科幻的大门。”孟浩摇头轻笑,“艺术创作哪有什么大门?无非是门槛高低之别。而门槛的意义就在于——它永远在那里,不会因为跨过去的人多,就矮半分。”

“与其说‘推开大门’,我更期待《流浪地球》能化作星火,燃起观众对国产科幻的热情。无论优劣,时间终会筛选出真正的佳作。”

“正如影片所言,无论历史走向何方,我们始终选择希望。感谢各位!”

——

《流浪地球》的庆功会在欢声笑语中落幕,观众们纷纷追问续集的筹备进展。

然而,即便是孟浩、郭凡等核心主创,此刻也尚未构思第二部的具体内容,只得承诺后续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公布。

“总算告一段落了。”

回到后台,郭凡长舒一口气:“票房终于突破五十亿了。”

“别急,还有一个月上映期呢,说不定还能冲一冲。”孟浩笑道:“海外市场刚起步,反响不错,值得期待。”

通常而言,像《流浪地球》这类大制作若仅依赖单一市场,风险极高。好莱坞大片之所以票房惊人,正是因其全球发行策略。

起初,《流浪地球》也曾计划全球同步上映,但这一Ip在海外知名度有限,甚至国内观众也知之甚少。缺乏说服力,海外院线自然持观望态度。

最终,出品方与发行方达成共识:先以国内票房为敲门砖,再进军海外市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