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晋王李治生崇拜(2/2)
李治听得似懂非懂,但“明辨是非”、“心怀万民”这几个字,却如同种子般,落在了他幼小的心田里。他用力地点点头:“孤记住了!要用心和脑袋!”
薛斩笑了笑,看着李治那纯真的眼神,忽然想起什么,又道:“殿下想听故事吗?”
“想!想!”李治立刻来了精神,眼巴巴地看着薛斩。
薛斩便借着巡查的间隙,一边缓缓沿着千步廊行走,一边给李治讲了几个简短的、经过他改编的故事。有关于一个小兵凭借勇气和智慧,在绝境中拯救同伴的;有关于一位将军不仅勇猛,更爱惜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最终赢得所有人誓死效忠的。
他没有讲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侧重于勇气、智慧、责任与情义。这些故事,远比太傅讲授的经义更生动,更吸引李治。他听得入了迷,时而紧张地攥紧小拳头,时而因故事的圆满结局而露出开心的笑容,看着薛斩的眼神,崇拜之中,更多了几分亲近。
“薛将军,你懂得真多!”李治由衷地赞叹。
“殿下以后读书明理,懂得会比末将更多。”薛斩摸了摸他的头,这个动作自然而亲昵,让旁边的内侍嬷嬷都有些惊讶,但见晋王殿下毫不抵触,反而很是受用的样子,便也没人敢说什么。
短暂的“偶遇”很快结束,薛斩还需继续巡查。临走时,李治依依不舍,拉着薛斩的铠甲一角:“薛将军,你以后还会进宫吗?还会给孤讲故事吗?”
薛斩看着他期盼的眼神,点了点头:“若有机会,末将定当再来拜见殿下。”
“那我们说好了!”李治伸出小手指,“拉钩!”
薛斩微微一怔,随即也伸出小指,与那小小的手指勾在一起。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孩童稚嫩的声音在千步廊下回荡,为这森严的宫禁,增添了一抹难得的温情。
看着薛斩远去的高大背影,李治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离开。他只觉得心里满满的都是兴奋和欢喜。薛斩将军和他想象中一样厉害,不,是更厉害!他不仅勇武,还那么聪明,懂得那么多道理,讲故事又好听,而且……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愿意和自己拉钩!
“孤以后,一定要成为像薛将军那样的人!”李治在心里暗暗发誓。这颗名为“崇拜”的种子,已然深种,并在未来,将生长出谁也未曾料到的藤蔓。
薛斩并未将这次偶遇太过放在心上。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满足孩童好奇心的小插曲,或许,也只是在未来的皇帝心中,提前埋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无关大局。他更多的精力,依旧放在了对“狂字营”的操练和对北伐的筹备上。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次看似微不足道的相遇,以及他那些关于“用心用脑”的简单话语和那几个小故事,却在李治单纯的心灵中,留下了远比经义更深刻的烙印。在某种程度上,悄然影响着这位未来帝王最初的世界观。
与此同时,千步廊的另一端阴影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将方才晋王与薛斩互动的一幕,尽收眼底,随即悄无声息地退走,身影消失在重重宫阙之中。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魏王李泰的耳中。
“哦?九弟竟然对那薛斩如此亲近?”李泰把玩着一块上好的玉佩,眼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薛斩……倒是会钻营,连个稚子都不放过。”他心中对薛斩的忌惮,无形中又加深了一层。薛斩与太子交好,已让他如鲠在喉,如今若再得了晋王的好感……这绝非他愿见到。
而东宫那边,李承乾得知此事后,却是哈哈一笑,对左右道:“狂弟性情中人,连九弟那般顽童都能与之投缘,足见其赤子之心!好事!这是好事!”他只觉得薛斩受人欢迎,是与有荣焉,并未深思其背后的意味。
薛斩回到千牛卫军营,便将这段小插曲抛诸脑后。校场上,“狂字营”的喊杀声依旧震天,北伐的紧迫感,如同日渐寒冷的北风,催促着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那些在泥泞与汗水中翻滚、眼神却愈发锐利的士兵,目光投向了北方。
那里,才是他真正的战场。
宫墙内的童言崇拜,不过是宏大战争序曲中,一段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风暴,正在阴山以北,积聚着毁天灭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