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清谈惊四座,吐槽辩群儒(2/2)
那名士被噎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
另一人立刻接话,攻击性更强:“哼,瓦罐?怕是连瓦罐都不如。我辈读圣贤书,明事理,知廉耻。岂是某些来历不明、只知逞口舌之利、行为乖张之人可比?听闻刘辟先生昨日在曹校尉宴上,竟与宫中黄门争执,如此不知进退,岂是君子所为?”
刘辟叹了口气,表情变得“沉重”:“这位先生教训的是。在下确实来自乡野,不懂那么多规矩。只是觉得,有些话,看到了,听到了,若因为怕得罪人就憋着不说,那跟明明看到路上有坑却不敢提醒路人,眼睁睁看人掉下去,有何区别?圣贤书里,是教我们明哲保身,还是教我们‘君子喻于义’呢?”
他再次把问题抛回给对方,还引用了论语,占据道德高点。
【叮!引用经典,反驳对方“明哲保身”论,并自谦拉同情分,能量+20。当前能量:277\/100。】
又一人冷笑道:“巧言令色!那你且说说,如今黄巾虽平,天下未宁,盗匪四起,民生凋敝,该当如何?莫非靠你的‘口舌之利’去说降那些乱臣贼子?”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直接考验实际政略。
所有人都看着刘辟,等着他出丑。
刘辟不慌不忙,想了想,开口道:“这位先生问得好。在下以为,治国如烹小鲜,火候调料都要恰到好处。如今百姓为何从贼?无非是吃不上饭,活不下去。首要之事,自是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能活下去。此乃‘小火慢炖’,稳固根本。”
“而对于那些煽动叛乱、鱼肉乡里的豪强恶贼,自然需以雷霆手段,坚决剿灭,绝不姑息!此乃‘大火爆炒’,去芜存菁。”
“至于如何分辨谁是可怜百姓,谁是顽恶之徒?如何让政令通达,让救济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各地官吏真正做到明察秋毫,心系百姓,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甚至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这就需要朝廷真正能做到赏罚分明,选贤任能!而不是……”
他说到这里,适时停住,露出一副“你懂的”表情。
【叮!提出“烹小鲜”理论,暗指治国需结合实际,并讽刺官吏腐败、朝廷用人不明,能量+35!】
【当前能量:312\/100!能量突破300!奖励被动技能【吐槽能量自动缓慢恢复】(每小时恢复1点)。】
刘辟心中狂喜!终于有自动回蓝了!
而他这一番话,看似朴实,却直指核心,既有比喻,又有实际措施,最后还暗戳戳地抨击了时弊,让在场不少并非世家出身或有心做实事的官员文人暗自点头。
就连曹操,也眼中精光连闪,微微颔首。
那几个发难的名士,一时竟找不到话来反驳。难道能否认让百姓吃饭重要?能否认要剿灭恶贼?能否认现在吏治有问题?
袁绍见场面有些失控,轻轻咳嗽一声,开口道:“刘辟先生所言,虽略显粗浅,却也不无道理。然治国安邦,非一日之功,亦非一蹴而就。需从长计议。”
他试图把话题拉回空泛的“长远”讨论,挽回己方颓势。
刘辟却突然一拍大腿(差点把桌子拍翻):“本初先生说得太对了!从长计议!就像种树,得先松土、施肥、选好苗子,不能指望今天种下明天就结果子!但就怕有些人,树还没种呢,就先想着果子熟了怎么分,甚至嫌树长得慢,干脆把苗子拔了看看根须发达不发达……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他这比喻极其刁钻,直接把袁绍“从长计议”的话给扭曲成了“空想不做事”甚至“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还暗讽豪门世家争夺利益。
【叮!扭曲对方观点并加以讽刺,能量+25!】
【当前能量:337\/100!】
袁绍:“……”他脸皮抽动了一下,差点维持不住矜持的表情。这小子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清谈会场一片寂静。众人看着刘辟,眼神彻底变了。这哪里是乡下小子?这分明是个牙尖嘴利、思维刁钻、还偏偏能扯出几分道理的滚刀肉!
曹操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妙!妙极了!刘辟先生真是……真是总能给人惊喜!本初兄,今日这清谈会,因刘辟先生而格外精彩啊!”
袁绍勉强笑了笑,脸色不太好看。
刘辟笑嘻嘻地拱手:“过奖过奖,曹校尉,本初先生,诸位先生,小子胡言乱语,大家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千万别当真哈!”
一场本以为能让刘辟出尽洋相的清谈会,最终却让他名声大噪(虽然毁誉参半)。“涿郡刘辟”能言善辩、语出惊人、甚至能在清谈场上让袁本初吃瘪的消息,迅速在洛阳文人圈中传开。
回客舍的路上,刘辟心情愉悦,能量爆棚,还多了个自动回蓝的被动。
然而,刚到客舍门口,张肥就急匆匆地迎上来,低声道:“贤弟,你可算回来了!刚才有个小孩塞给俺一封信,说是给你的!”
刘辟接过信,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字:
“唇舌之利,终难挡刀剑之锋。洛阳非你久留之地,好自为之。”
没有落款,但信纸角落,画着一个极其细微的、扭曲的蛇形图案。
幽影的警告,再次到来。
刘辟捏着信纸,看着繁华依旧的洛阳街道,眼神慢慢冷了下来。
想让我滚蛋?没那么容易!
这洛阳的风云,我刘辟,还真就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