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2)
紫女眉头轻蹙。如此一来,事情便脱离了她的掌控。虽直觉张良不会害弄玉,但若无自己照看,终究不放心。
更何况,弄玉一个姑娘家住进张良府中,诸多不便不说,以她的容貌,难保张良不会另有所图。
“不行。”紫女斩钉截铁地拒绝,不问缘由,也不谈条件。
张良皱眉,早知没这么容易,却未放弃。
“紫女姑娘,此事还是听听弄玉自己的意思吧。”他淡淡说道。
说罢,他不再看紫女,只静静望向弄玉,似在等她抉择。
弄玉望向张良,见他目光坦率,不带半分虚伪,反似将她视作稀世明珠般珍惜。
她并不讨厌这份感觉。
“我愿意跟张公子走。”
看似柔婉的弄玉,语气中却透出一股果决。
“你当真决定了?”紫女关切地问。她虽明白弄玉的性情,仍不免忧心。
“是,紫女姐姐。”弄玉语气坚定。
紫女轻哼一声,不满地瞪向张良:“你若敢欺负弄玉,我绝不会放过你。相国府虽大,紫兰轩也不是好惹的。”
紫女带着弄玉离开。她心知,此后弄玉将不再属于紫兰轩,人生也将迎来另一种可能。
房中只剩张良、荆轲与公孙丽姬三人。
“抱歉,本想好好招待两位,却生出这些波折,有所怠慢了。”张良略带歉意说道。
“无妨,”荆轲洒脱一笑,随即凑近低声问,“子房,你真不是看上了那位姑娘?”
“别胡说,”张良轻咳一声,略显心虚,“弄玉身世复杂,我若不出手,她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他确实对弄玉有些心动,却不愿深想。
“荆兄,你们来紫兰轩所为何事?若是私密我就不多问,但还请告知,你们是敌是友?”张良转而严肃问道。
“这事我也不太确定。”荆轲神色认真起来,望向公孙丽姬。
“敌友难辨,但应不至于太危险。”公孙丽姬简短答道。
“那便好。若有危险,随时告知我,或许我能相助。另外务必小心姬无夜,夜幕杀手遍布,十分危险。”张良郑重提醒。
“放心,我自有分寸。”荆轲笑道。
有些话不必说尽,点到为止即可。
三人不再谈论沉重话题,转而畅饮美酒,笑谈江湖轶事、七国趣闻,气氛轻松欢愉。
酒宴将尽时,紫女再次出现在门口。
“张公子,有客人请你过去一叙。”她似嗔非嗔地说着,目光扫过张良,又落在荆轲与公孙丽姬身上。
紫女显然有事要与荆轲二人商议,无论别人请张良过去是真是假。
“既然如此,我这就去一趟。”张良站起身,向荆轲递了个眼色,笑道,“有事随时找我。”
荆轲虽未开口,神情却已表明一切。
张良并不太担心荆轲与公孙丽姬的安危,若真有危险,他们也不会这般前来。
他随侍女穿过几道回廊,走进一间房。
房内坐着一位清秀的青年,正是韩非。
“九公子。”张良含笑拱手,对韩非为何找他已心中有数。
“子房来了,快尝尝这寒露兰花酿,紫女姑娘特制的佳酿,外面少见。”韩非热情招呼。
张良也不推辞,举杯饮尽。
“确实是好酒,不过九公子找我不只是为了喝酒吧?”张良笑道。
“没错,南宫错来找我,说只要我能侦破鬼兵劫饷案,找回失踪的军饷,相国便举荐我担任司寇——而且,这还是你的提议?”韩非语气中带着审视。
“正是。”张良坦然承认。
韩非原本便打算借此次案件进入韩国朝堂权力中心,目标也正是司寇一职。
司寇,掌刑狱与纠察,位高权重,与司马、司空等并列五官,相当于后世的刑部尚书。此职不仅适合追查案件,也便于掌握官员把柄,为韩非争取朝中话语权。
韩非精通法家之学,智谋出众,司寇一职最能施展他的才能。
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欲强韩国,必先变法,而司寇之位对推动变法尤为关键。
韩非本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才能得到相国的举荐,未料刚回韩国,机会便主动送上门。
只要张开地信守承诺,韩非有信心破案并追回军饷,最终得到司寇之职。
若连这点把握都没有,又如何谈变法、强韩?
只是这突如其来的机会,让韩非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他人预料之中。而带给他这种感觉的,不是老谋深算的张开地,亦非权倾朝野的姬无夜,而是眼前这位比自己还年轻的少年。
回韩国之前,韩非已思考过如何迅速进入韩国权力中心。
他虽是韩国公子,但公子众多,能真正掌握权力的寥寥无几。
在韩国,想要真正踏入权力核心,只有四个人可能助韩非一臂之力:韩王、四公子韩宇、姬无夜与张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