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刺杀狗皇帝后,我们灵魂互换了! > 第35章 效忠

第35章 效忠(2/2)

目录

她掰着手指头:“像郑武当那种又能干又忠心的老黄牛,就得夸,就得赏,让他死心塌地给你干活!至于那些阳奉阴违的蛀虫,”

她眼神一厉,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那就该打打,该杀杀,绝不手软!抄他们家充实国库,正好拿来赏干活的人!”

尉迟澈听着她这套半吊子理论,瞥了她一眼,淡淡开口:“说得轻巧。人心难测,恩宠太过了容易滋生贪婪之心。”

“那是因为你不敢啊。”慕朝歌脱口而出。

尉迟澈眸光一凝。

慕朝歌没察觉,继续侃侃而谈:“你不敢真的信任大臣,总觉得谁都可能背叛你,所以你就把所有人都推得远远的,只用恐惧来控制他们。这样是省心,但也累啊,而且,关键时候,可能没人真心帮你。”

“信任?”尉迟澈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声音低沉,仿佛带着一丝血腥气,“朕确实不敢。”

他移开目光,不再说话。

慕朝歌看着他这副样子,到嘴边的话忽然噎住了。

她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意间触碰到了他内心深处某个绝不允许外人踏足的禁区。

那里或许埋葬着一段被背叛,付出过惨烈代价的过去。

一时陷入了沉默。

慕朝歌挠挠头,有点无措。她好像……又说错话了?

祭祀大典在一种空前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接下来便是举办宫宴。

宫宴之上,丝竹悦耳。

百官按品级落座,推杯换盏,表面上一派祥和。

慕朝歌坐在最上首的龙椅上,面无表情地接受着臣子们的敬酒和恭维。

尉迟澈则坐在妃嫔席位的最前端,顶着她的脸,低眉顺眼,努力降低存在感。

酒过三巡,总有不长眼的要跳出来。

一位负责记录帝王起居的谏官,颤巍巍地出列,手持玉笏,一脸忧国忧民:“陛下,臣近日观起居注,见陛下有一夜竟传唤茶水达十二次之多!陛下!”

他扑通跪下,痛心疾首,“龙体乃国之根本,万望陛下保重圣体,切勿过度沉迷后宫,损耗元气啊!”

“噗——”底下有几个年轻臣子没忍住,差点笑出声,又赶紧死死憋住,脸涨得通红。

慕朝歌一口酒差点呛在喉咙里,脸腾地就红了。

哪是她沉迷后宫!

那是她半夜睡不着,故意折腾尉迟澈,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嫌水烫,一会儿嫌水凉,来回指使他玩呢!

她心虚地瞟了一眼尉迟澈的方向,果然接收到两记锋利的眼刀,如果眼神能杀人,她估计已经被凌迟了。

“咳,”慕朝歌干咳一声,强行板起脸,“爱卿所言极是。朕知道了。”

心里暗骂这记录官真是事无巨细,这种丢人事也往上写!

这时,又一位大臣出列,是工部的一个郎中,借着酒意,语气有些冲:“陛下,如今秋收已过,正是兴修水利之时。然而户部一再推诿,迟迟不肯拨付钱粮,长此以往,恐误了农时,来年若遇水旱,百姓怎么办?朝廷年年说要重视水利,到头来却……”

他话里满是抱怨,虽未明指,但怨气直指朝廷光说不练。

慕朝歌脸色一沉。

她最烦这种自己没本事解决问题,只会在公共场合抱怨的人。她冷冷地瞥了那人一眼,没立刻发作,却暗中记下了他的样貌和官服品级。

工部的?行,我记住你了,回头就让金甲军查查,是真为公事着急,还是自己捞不到油水在这儿撒泼。

忽然,一位眼尖的宗室老王爷注意到了龙案一角放着的一个小玩意儿。

那是一个造型别致的鎏金铃铛。

老王爷笑着打趣道:“陛下案上这小铃铛倒是别致,不知有何妙用?”

众人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慕朝歌眼睛一亮,正愁没机会搞事呢!

她拿起那七星铃,故意轻轻晃了晃,发出一串清脆的叮铃声,笑道:“皇叔好眼力。此物乃大理寺卿郑爱卿所赠,朕觉得有趣,便放在案头把玩。”

唰!

一瞬间,所有目光全都聚焦到了大理寺卿郑武当身上!

郑武当一口酒差点喷出来,心里叫苦不迭,差点当场给跪了!

陛下啊陛下!你这不是把老臣放在火上烤吗?

果然,那些原本保持中立的或者暗中倾向晋王一派的大臣们,眼神立刻就变了,看向郑武当的目光充满了质疑。

甚至有人低声阴阳怪气:“郑大人真是……深得圣心啊。”

郑武当百口莫辩,额头冷汗直冒。

他若此刻否认,就是当众打皇帝的脸,死路一条。

可若承认,就等于向所有人宣告,他郑武当,是铁杆的保皇派了!

他原本还想再观望观望的啊!

抬起头,看向龙椅,却见“陛下”正笑吟吟地看着他,那眼神分明在说:“爱卿,该你表态了。”

郑武当内心挣扎无比,最终把心一横,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臣愧不敢当!能得陛下喜爱,是臣的福分!微臣愿为陛下,为大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话,等于正式宣誓效忠了。

“好!”慕朝歌抚掌大笑,“郑爱卿忠心可嘉!朕心甚慰,来人,赏!”

一场戏,演得滴水不漏。

郑武当在一片复杂的目光中谢恩,退回座位,后背官袍都被冷汗浸湿了。

然而,风波并未平息。

户部一位侍郎显然对刚才工部官员的指桑骂槐极为不满,此刻见皇帝心情似乎不错,又旧事重提,语气强硬:“陛下,并不是户部有意拖延水利款项。实乃国库空虚,各处都要用钱,修水利动辄数十万两白银,钱从哪里来?如果轻易允诺,届时拿不出钱,岂非失信于天下?”

他仗着掌管钱粮,语气颇为倨傲,隐隐有逼迫皇帝当场做决定的架势。

刚刚被迫表了忠心的郑武当,正憋了一肚子窝囊气,见状立刻反驳:“常侍郎此言差矣!水利关乎国本,关乎万民生计,岂能因暂时的困难便置之不理?国库空虚更应精打细算,将银钱用在刀刃上!莫非户部的账目就真那么清白,挤不出半分银子用于正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