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凌胭(2/2)
凌胭显然对这位“于公子”印象不错,还想再攀谈几句,却见对方的目光落在了她手中紧握的玉佩上。
慕朝歌眉头一挑,故作疑惑道:“咦?这玉佩……瞧着倒是眼熟。”
凌胭闻言,眼睛一亮,急切地将玉佩递上前些:“于公子认得此物?这是方才一位公子赠予我的。我正想请教,公子可知这是哪位府上的信物?赠玉的公子气质卓然,却没有告知姓名,我心下实在好奇。”
慕朝歌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几分为难,沉吟道:“这个嘛……”
她越是犹豫,凌胭就越是急切:“公子但说无妨!”
慕朝歌看着她那副模样,心中叹了口气。
傻姑娘,今天就让姐姐给你上一课,拆穿那个渣男的真面目!
她吊足了胃口,才缓缓开口:“凌姑娘,若在下没看错,这玉佩的纹样,像是晋王府出来的东西。”
“晋王殿下?”凌胭一怔,随即脸上泛起红晕,竟是晋王?
那般人物竟对她……
不等她欣喜,慕朝歌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不过……姑娘或许不知,晋王殿下颇好风雅,尤其喜爱定制此类玉佩。据闻,府中类似的玉佩,怕是能装一整箱。”
凌胭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一整箱?”
“是啊,”慕朝歌语气平淡,却字字如刀,“晋王殿下素有怜香惜玉之名,京中但凡有些才情或家世的贵女,或是合他眼缘的女子,都曾送过这种玉佩。殿下的后宅,如此得来的姬妾,想必也不在少数。”
她看着凌胭骤然苍白的脸,继续补上最后一击:“凌姑娘英姿飒爽,实乃女中豪杰。只是……这般风姿,似乎并非晋王殿下平日最为偏爱的那一类。想必殿下是极为看重姑娘本身的价值,才会如此青睐有加吧?”
凌胭并非蠢人。
此刻被“于公子”毫不留情地戳破,再结合自己兵部尚书独女的身份。
一切都有了解释!
原来全是算计!他看中的根本不是她凌胭这个人,而是她身后父亲掌握的权势!
“原来……如此……”凌胭的声音微微发颤,脸色由白转青。
她想起父亲常说的人心叵测,没想到自己竟差点成了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什么温润公子!全是假的!
怒火在她眼中熊熊燃烧。
她猛地举起手,狠狠地将那枚还带着她体温的玉佩,用力摔向脚下的青石板!
“啪嚓!”
一声清脆的碎裂声响彻竹林。
玉佩瞬间四分五裂,化作一地碎片。
凌胭胸口剧烈起伏,看着那一地碎玉,仿佛摔碎了自己方才可笑的幻想。
她抬起头,看向眼前这位点醒她的“于公子”,眼中充满了感激:“多谢于公子直言相告!否则凌胭险些被小人蒙蔽,铸成了大错!”
慕朝歌看着地上粉碎的玉佩,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搞定!成功截胡!
她面上却依旧是一派光风霁月,温和道:“凌姑娘快人快语,性情中人,是在下唐突了。”
凌胭那双总是明亮的眼睛此刻微微泛红,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
“于公子,我凌胭虽为女儿身,但向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想向您提亲。”
“噗——”慕朝歌刚入口的杏子差点喷出来。
她勉强咽下,却被呛得连声咳嗽,脸颊涨得通红。
她现在是“于公子”不假,可骨子里还是慕家嫡女啊!
凌胭这突如其来的求亲让她措手不及。
“凌姑娘莫要说笑。”慕朝歌稳住心神,摆摆手笑道,“这等玩笑可开不得。”
凌胭却一脸认真:“我并非玩笑。刚才一番谈话,深感公子为人正直,见识不凡,与那些只知风花雪月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我敬重公子,认为公子是可托付终身之人。”
慕朝歌心中叫苦不迭。
她现在顶着尉迟澈的身子,化名“于公子”本是为了方便,哪想到会招来这么一朵桃花,还是兵部尚书家的千金!
“凌姑娘厚爱,于某感激不尽。”慕朝歌正了正神色,“只是于某已有家室,实在不能接受姑娘美意。”
凌胭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
她沉默片刻,苦笑道:“也是,像公子这般人物,怎会尚未婚配。是我唐突了。”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慕朝歌看着凌胭失落的样子,心中不忍,轻声问道:“凌姑娘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成亲?以姑娘的家世才貌,何愁找不到良配?”
这话像是打开了凌胭心中某个闸门。
她长叹一声,笑容苦涩:“我今年已二十有四,寻常女子在这个年纪,早已相夫教子。家中日日催婚,父亲甚至扬言若我再不点头,便要请旨赐婚。”
她望向窗外,眼神迷茫:“我不是不想找个依靠,只是见多了后宅中的明争暗斗。女子一旦嫁人,便如同笼中雀,与一群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垂怜。这样的日子,我宁可不要。”
慕朝歌静静听着,不禁感同身受。
“所有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才是本分。”凌胭越说越激动,“可我自幼习武读书,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日后困在后宅,与人争风吃醋吗?我不服!”
“既然不服,为何不反抗?”慕朝歌突然问道。
凌胭苦笑:“如何反抗?天下之大,哪有女子立足之地?那些所谓的才女,最终也不过是嫁作人妇,才华,不过是增添身价的筹码罢了。”
慕朝歌站起身,在亭中踱步片刻,忽然转身,目光炯炯地看着凌胭:“凌姑娘,如果我给你指一条路,或许艰难,却能让你摆脱这些束缚,你可愿意一试?”
凌胭怔怔地望着她:“公子请讲。”
“入朝为官。”慕朝歌一字一顿道。
凌胭惊得睁大了眼睛:“女子为官?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慕朝歌语气坚定,“当今陛下圣明,早已颁布法令,准许女子参加科举,入朝为官。只是,世俗偏见还存在,少有女子敢迈出这一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