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这招叫顺藤摸瓜(1/2)
苏白望着周虎离去的背影,轻轻吐了口气。
将关键证据和人犯交给蒋瓛,既是表明自己没有揽权之心,也是将压力转移给专业的锦衣卫。
皇帝要的是结果,是谁审出结果并不重要。
自己置身事外,反而能更清晰地观察朝中动向。
果然,第二天,北镇抚司彻夜审问的消息就传开。
虽然具体细节无人知晓,但赵文华被锦衣卫盯上的风声已然扩散。
朝堂气氛更加微妙,与赵文华过往甚密的几位官员都坐立不安。
下朝时,一位平日里与苏白还算交好的翰林院编修凑近他。
他压低声音,向苏白发问。
“苏大人,听闻赵侍郎……他究竟所犯何事?竟劳动了北镇抚司?”
苏白看了李编修一眼,语气平淡。
“李编修,北镇抚司办案,自有其章程。我等外臣,还是不要妄加揣测为好。”
李编修碰了个软钉子,讪讪笑了笑,不再言语。
又过了两日,宫中传来旨意,召苏白入宫。
这次召见不在御书房,而是在乾清宫东暖阁。
朱元璋穿着常服,靠在榻上,面色有些疲惫,眼神依旧锐利。
蒋瓛肃立在一旁,神色恭敬。
“臣,苏白,叩见陛下。”
苏白躬身行礼,动作标准。
“起来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目光转向蒋瓛。
“蒋瓛,你把审出来的东西,跟苏白说说。”
“是,陛下。”
蒋瓛转向苏白,言简意赅地禀报。
“经审讯,赵文华对其利用职务之便,泄露边镇粮草调度、军械数量等机密情报,并收受巨额贿赂之事供认不讳。”
“据其交代,与他接头之人,乃是已故武定侯郭英的一名远房族侄,名唤郭仓。那些钱财,也多是通过郭仓之手转交。”
郭英?
苏白心中一动。
这位永嘉侯郭英虽已去世多年,但其旧部、亲族在军中和朝中仍有一定势力。
难道黑鹰背后的宫中贵人或财神爷,与郭英一系有关?
蒋瓛继续禀报。
“至于那封信,是赵文华写给他一位在南京任职的同年,信中隐晦提及朝中或将有变,让其早做打算,并未提及具体事宜。”
“应是赵文华感觉风向不对,想提前铺路。”
朱元璋发出一声冷哼。
“吃里扒外的东西!咱还没死呢,就想着找后路了!”
他看向苏白,开口询问。
“苏白,你怎么看?”
苏白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陛下,赵文华认罪,揪出了郭仓,是一条重要线索。但臣以为,郭仓恐怕也并非最终的主使。”
“其一,郭英已故,其族侄是否有能力操控如此大局?”
“其二,黑鹰邪教手段阴毒,与边外勾结,其所图绝非钱财那么简单。郭仓背后,必定还有人。”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蒋瓛下达命令。
“听见没?接着查!那个郭仓,给咱盯死了,看看他都跟哪些人来往!”
“还有,赵文华提到的钱财去向,给咱一笔一笔查清楚!”
“臣遵旨!”
蒋瓛躬身领命,姿态恭敬。
朱元璋又看向苏白,语气缓和些许。
“你这次,又立了一功。不贪功,懂进退,很好。”
“臣不敢,此乃蒋指挥使运筹之功,臣只是恰巧提供了些许线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