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大明最穷县令!老朱跪求贪污 > 第235章 新政触动利益,地方流言反扑?我反手掏出铁证!

第235章 新政触动利益,地方流言反扑?我反手掏出铁证!(1/2)

目录

苏白看着钱御史和孙御史传回的密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

地方吏治的积弊,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他并未立刻采取激烈手段,而是提笔给两位御史回信。

他指示他们继续深入调查,务必拿到确凿证据,尤其是涉及钱粮往来的账目细节和关键人证的口供。

暂时不要惊动那些可能存在的保护伞。

他知道,要撼动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必须一击即中。

否则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他需要更多的弹药。

与此同时,他也在都察院内部稳步推进规程的细化。

他召集属官,将试行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汇总。

逐一商讨解决之道。

比如,如何确保巡查御史获取的数据相对真实?

如何防止地方官敷衍塞责或联手造假?

考评清单的各项指标,权重如何设定才更为合理?

这些会议往往持续很久。

苏白耐心听取各方意见,结合自己超越时代的见识,引导众人得出相对可行的方案。

他并不独断专行,但总能在争论陷入僵局时,提出关键性的建议,令众人豁然开朗。

几次下来,一些原本对他持观望态度的御史,也开始认可他的能力和务实作风。

这日,苏白正在值房内审阅新修订的巡查条例草案。

周虎悄然进来,压低声音。

“大人,收到消息,浙江布政使司有人放出风声,说都察院新法扰民,苛责地方,恐激起民变。北直隶那边,也有几位致仕的官员联名写信给朝中故旧,非议新政。”

苏白放下笔。

果然来了。

地方上的既得利益者坐不住了,开始利用舆论和朝中人脉施压。

“查到源头了吗?浙江那边是谁在散布流言?北直隶联名的,具体是哪些人?”

“浙江那边,流言最早是从杭州府几位粮绅和一位致仕的工部郎中那里传出的。北直隶联名的,以原顺天府丞刘焕为首,还有几位在籍的翰林。”

苏白记下这些名字,心中了然。

这些都是可能与钱塘县令或宛平典吏案件有牵连,或者其利益受到新法威胁的人。

“不必理会这些聒噪。”

苏白语气平静。

“让孙御史和钱御史加快进度,尽快拿到铁证。”

“另外,把我们这边修订条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择其要点,通过可靠渠道,在士林中适当散播,重点是强调新法旨在甄别贤愚、奖优罚劣,并非一味苛责。”

“要让人看到我们都察院是在做事,是在试图建立更清的吏治。”

他要用事实和道理,去对抗那些别有用心的谣言。

“是,大人。”

周虎领命,又补充一事。

“还有一事,宫里传出消息,陛下近日问起过都察院试行新法的进展。”

苏白点点头。

皇帝虽然在背后支持,但也一直在关注着动静。

他需要拿出像样的阶段性成果来。

几天后,钱御史从浙江发来加急密报,语气兴奋。

他们不仅坐实了钱塘县令虚报工料、贪墨河工款的事实,还顺藤摸瓜,查到了县令将部分赃银通过钱庄,汇往了京城。

收款人赫然指向了詹徽的一位远房侄子!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詹徽本人知情或参与,但这已经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

几乎同时,孙御史也从北直隶传来好消息。

他们拿到了宛平典吏收受豪强贿赂、枉法裁判的确凿证据。

并且查明,那位与典吏交往密切的勋贵府上管事,近期曾多次出入吏部衙门。

时机到了。

苏白看着手中两份沉甸甸的密报,眼中锐芒。

他需要将这些证据和初步调查结果,向皇帝做一个详细的禀报。

他没有选择在公开的朝会上奏事,而是请求单独觐见。

在乾清宫东暖阁,苏白将钱御史和孙御史的密报,以及都察院试行新法以来遇到的阻力、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修订后的规程草案,条理清晰地呈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仔细翻阅着证据,听着苏白的陈述,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尤其是听到涉及詹徽侄子和吏部衙门的线索时,他眼中寒光闪烁。

“好啊!咱还没死呢!一个永平侯倒下去,这又冒出新的蛀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