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国公送请柬想和谈?(1/2)
李文应下,又道。
“还有一事,近日京城几家药铺,反映几种治疗外伤的药材价格飞涨,且货源紧张。下官觉得有些异常。”
苏白眉头微皱。战后药材需求增加是常情,但飞涨且紧缺,恐有蹊跷。
“查一下这些药材的流向,特别是是否有大量采购运往北边的。”
“是,大人。”
处理完积压公务,苏白回到府邸。管家呈上几份拜帖,有同僚的,也有几位勋贵子弟的,皆因他北疆立功而来道贺。
苏白只挑了几份必要的回复,其余一概婉拒。此刻他不宜与各方走得太近。
次日清晨,苏白正准备去都察院,门房来报,说宋国公府派人送来请柬,邀他过府一叙。
苏白看着那份精致的请柬,心中冷笑。冯胜这是要亲自出面了。
他沉吟片刻,对门房道。
“回复来使,就说苏某多谢国公爷厚爱,今日衙门事务繁忙,改日再登门拜会。”
现在还不是与冯胜正面交锋的时候。他需要更多时间巩固新政成果,搜集冯毅不法证据。
来到都察院,苏白召集几位负责各地巡查的御史,听取新政推行情况的详细汇报。
“新政推行后,地方官员效率确有提升,但阳奉阴违者亦不少。”
一位御史回禀。
“尤其田亩清丈、赋税核查等事,阻力最大。”
另一位御史补充。
“下官在江南还发现一现象。有些士绅为规避新政,将田产寄于有功名的士子或致仕官员名下,逃避赋税,称为投献。”
“此风若长,恐损朝廷税基。”
苏白面色凝重,这些问题,他早有预料。土地兼并、赋税不均,是历代王朝顽疾,非一朝一夕能解。
“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整理成文。特别是投献一事,要摸清其运作方式,涉及哪些人。”
苏白吩咐道。
“待证据充分,我再向陛下陈奏。”
众人领命而去。苏白独自在值房沉思。新政推行已到关键阶段,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午后,周虎从外面回来,带来新的消息。
“大人,查清了,那几家药铺短缺的药材,大部分被一个山西商号收购,说是要运往辽东。但下官查了关防记录,并无大量药材出关的记载。”
苏白眼神一凝。
“药材去了哪里?”
“还在查。但下官发现,那山西商号的东家,与冯毅有姻亲关系。”
苏白站起身,在房中踱步。冯毅一边在河南收敛,一边暗中收购药材,这绝非巧合。
“继续查,务必弄清这些药材的真实去向。还有,派人盯着冯毅,看他近日与哪些人来往。”
“是!”
周虎离去后,苏白心情难以平静,冯毅收购药材,绝不仅仅是为了牟利。边关刚经历战事,若这些药材被用于……
他不敢再想,立刻提笔给大同总兵杨信写密信,提醒他注意军中药材储备,严防不明来源的药物流入。
信刚送出,吏部来人,传唤苏白前去议事。
来到吏部衙门,苏白发现除了吏部尚书、侍郎,还有几位都察院的老御史在座。
“苏佥都来了。”
吏部尚书钱唐之笑容可掬。
“今日请诸位来,是为商议官员考功之事。都察院新政推行已有时日,陛下命我等总结经验,以便推广。”
苏白心中明了,这是要对新政做评估了。在座的那几位老御史,素来对新政不满,今日必有一番争论。
果然,刚入座,一位白发老御史便开口。
“苏佥都新政,立意虽好,然过于苛细,官员为应付考评,疲于奔命,反荒废了本职。老朽以为,当恢复旧制,以宽厚为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