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又给我找事呢?(2/2)
“苏兄今日在朝堂上,可是把满朝文武都得罪光了。”
朱标苦笑道。
苏白神色平静。
“臣依法办事,问心无愧。”
“孤知道你的苦心。”
朱标叹道。
“只是朝堂之上,光有刚直还不够。你可知今日弹劾你的那些人中,有不少原本是支持新政的?”
苏白微微一怔。
“殿下的意思是?”
过于显露才能,容易引来他人嫉妒和打压。
朱标低声道。
“你推行新政,查处贪腐,本就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如今又如此锋芒毕露,恐遭众人忌惮啊。”
苏白沉默片刻。
“多谢殿下提醒。但臣以为,为国办事,但求问心无愧。若因顾忌他人看法而畏首畏尾,反倒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朱标看着他坚定的神色,知道劝说无用,只得道。
“总之,你好自为之。”
回到都察院,苏白立即着手整理此次查案的全部证据。
他明白,这场风波还远未结束。
果然,三日后,都察院收到大量匿名举报信。
举报信指控苏白结党营私、滥用职权。
甚至有人散布谣言,说苏白在云南查案时收受巨额贿赂。
“大人,这些谣言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不少官员都信以为真。”
周虎忧心忡忡地汇报。
苏白不以为意。
“清者自清。倒是你派人去查查,这些谣言最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已经查过了,最早是从几个茶馆传出的,但幕后指使很隐蔽,一时难以查明。”
苏白点点头。
“继续查。另外,你去把陈瑜在曲靖整顿吏治的成效整理成册,我要呈报陛下。”
“是。”
次日,苏白将陈瑜在曲靖的政绩整理成奏章。
奏章详细列举了陈瑜清丈田亩、整顿税赋、平反冤狱等事迹。
他还附上了当地百姓的联名感谢信。
朱元璋阅后大加赞赏,在朝会上公开表彰陈瑜。
他还擢升陈瑜为云南按察使佥事。
然而,反对的声音并未就此平息。
这日,苏白收到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
信中透露,一些士绅正在暗中串联,准备联名上书反对实务科考。
他们这是要从根本上反对新政。
苏白对李文道。
“实务科考触动了士绅的利益,他们这是要反扑了。”
李文忧心道。
“若是江南士绅联名反对,恐怕陛下也要三思啊。”
苏白沉思良久,忽然道。
“你立即派人去江南,查查这些士绅的底细。特别是他们在税赋、田亩上可有什么不法之事。”
“大人的意思是?”
既然他们要联名反对,咱们就查查这些联名之人,是否有资格对朝政指手画脚。
一个月后,派往江南的御史带回大量证据。
证据显示,那些联名反对的士绅,大多有偷漏税赋、强占民田等行径。
苏白将这些证据整理成册,在下次朝会时当众呈报。
“陛下,这些口口声声要维护祖制的士绅,自己却在做着违法乱纪之事。臣请问,他们有何资格对朝政说三道四?”
朝堂上一片寂静。
那些原本准备附议反对实务科考的官员,都悄悄低下了头。
朱元璋看着那些证据,脸色铁青。
“传旨,这些士绅一律按律查办!若有再敢联名反对朝政者,严惩不贷!”
退朝后,苏白走在宫道上,几位大臣主动上前搭话。
大臣们言语间多有示好之意。
苏白明白,经过此事,他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回到都察院,他立即召集属下,部署下一步的新政推行计划。
“实务科考既已初见成效,接下来当在各省推行。但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下官明白。”
众人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赶来。
“苏大人,陛下请您即刻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