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刚发明炸弹,你让我修仙 > 第175章 臣子弑君,这可就大事了

第175章 臣子弑君,这可就大事了(2/2)

目录

而这一声龙吟也说明绝对是有什么关于大明国运的事情发生了。

“没什么,就是三叔用上了那符箓。”

朱瞻墡随意说道。

“这,这不会有问题吧。”

虽然当时朱瞻墡说了会对国运有一点影响,但现在已经发生了,他还是免不得了有些担心。

“没事的,就损失一点,三叔把他们打下来就可以补回来了。”

朱瞻墡说道。

国运这东西很是奇妙,国内人人一心忠心王朝,国运就会增长,打了胜仗,国运也会增长。

甚至你多生了一个孩子,国运也会有些许变动。

一国之运牵系的是整个王朝,而非帝王一人。

试想,王朝内人人皆如龙般自信,对王朝充满期待,为王朝感到自豪,试问这种情况国运能不增长吗。

所以说,国运并非只看一个国家表面上的实力,其人民的精神状态也是极其重要的。

而在听到朱瞻墡这话后,心里也是稍微有了点底。

接着挂断通讯,他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朱棣了。

朱棣听到这话,也是立马就和赵王联系了。

“爹,您找我有什么事情?”

赵王看着他说道,脸上还残留着些微笑。

“咱问你,你不是用了那瞻墡给你镇海息风符箓了?”

朱棣问道。

“爹怎么知道?难不成这异象都传到你那去了?我跟你说,那瞻墡侄子给我的这符箓当真是强悍……”

赵王说着,就坐直了身子,但还没等他说完,朱棣就打断了他的话。

“行了,我不是问你这个的。”

“那爹您这找我来?”

赵王听到这有些疑惑了。

“方才龙脉有异动,询问之下瞻墡说是你用了那符箓我来确认一下。”

说着,他看着赵王叮嘱道。

“此次使用符箓,你可是损伤了我大明的国运,若是打不下倭寇,这国运可就弥补不回来了。”

“.‖爹,这个您放心。”

赵王听到这话,又是一阵保证。

朱棣听到这点了点头。

而倭寇这边,东京,室町。

足利义满在听到回国的使者的讲述后,立马就察觉到了有些不对。

之后,他又连忙派人打听,最后打听到大明带着一众水师朝着他们这来兴师问罪了。

大明和倭寇虽然有一海之隔,但他们对大明可是盯的很紧的。

而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也是连忙召集一众将军商议对策。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的倭寇名义上是光明天皇,但实权其实已经被他牢牢掌控了。

所谓的天皇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称呼而已,就类似当初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倭寇的大名也不是什么好角色,都想着在这乱世争一片土地。

然后,足利义满就发动战争,历经数年终于算是基本整合(赵得赵)了倭寇岛。

当初与朱棣建交还是他派去的人,当然,用的是光明天皇的名号,他还没胆子自立为王。

而他手下的将军在得知大明要打过来时,一个都惊慌不已,他们又不傻当然清楚自己和大明之间的差距。

别说大明了,高丽他们都吃不消,要真有那本事,他们早就给高丽拿下了。

毕竟,高丽离他们又近。

别以为只有大明有倭患,高丽也有不少,但都被它们给击退了而已,为此他们也是相当敌视倭寇的闲。

但苦于实力不足无法远征,但在得知大明的水师要攻打倭寇的时候,高丽国王乐的直接就问朱棣。

需不需要他们也派点人过来帮忙,对此朱棣当然是拒绝的,先不他想不想,就那手下的将领就不乐意。

他们若是来了不就是和自己抢战功嘛,这他们能愿意?.

而足利义满在这边在苦心商议的时候,被囚困光明天皇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这下他可乐了,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机会,他认为大明之所以派兵来这,为的就是打击足利义满的势力。

整个倭寇岛,谁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倭寇其实就是足利义满的手下。

在整合了整个倭寇岛后,他的野心也逐渐开始膨胀起来,他不满足于这小小的倭寇岛。

他想要更大的地盘,为此他就放出那些倭寇去试探大明和最近的倭寇。

而那些倭寇呢,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吃饭都成问题的那种,在被足利义满一阵哄骗加利诱后。

迫于无奈出海当了海盗,这样一来,他不仅能多赚一点外快,还能顺便得知大明和高丽的情况。

反正,大明和高丽一说,他就说不关他的事,那些倭寇是自己行动的。

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现在好了,大明的皇帝忍不住了,派兵来征讨他了。

当然,高兴归高兴,但他却没有办法做什么,自己已经被架空了,只能等大明的军队解决足利义满了。

对于自己的安危,他还是比较放心的,足利义满有胆子架空他,但是绝对没有胆子杀掉他。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精神信念了,他们特别崇尚武士道精神,受大唐影响十分遵从君臣礼仪这一信念。

君即君,臣既臣,这是不可逾越的。

所以,即便足利义满权势滔天,他也只能架空他,而不敢杀掉他。

因为,名义上他是属于光明天皇臣子,臣子弑君,这可就大事了。

若是足利义满敢这么做,那他这位子也别想做的安稳,别人都会有这个想法,既然你能做我又为何做不得?

而他手下的将军等也会因为理念不同,而抛弃他。

所以,即便是在这么混乱的年代,天皇已经失去了权势,但他的地位却一直能保存下来。

就是因为这是一种默认的规矩,谁都不敢打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