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31章 迷踪初现

第31章 迷踪初现(1/2)

目录

第三十一章迷踪初现

秋雨连绵,洛阳行宫的青石板路泛着冷光,赵五手持都水监的勘验文书,立于檐下。

他刚结束与河南尹的会谈,对方态度暧昧,言语间提及“洛水漕渠新案,牵涉甚广,宜缓不宜急”。

此刻,驿卒送来柳蓁蓁的密信,仅八字:“洛阳有变,慎饮慎独。”

秋日的洛阳,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赵五奉旨巡查洛水漕渠扩建工程,已在此盘桓数日。与长安的恢弘气象不同,洛阳作为东都,自有一番沉淀的威严与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连日来,他拜会了河南尹、洛州刺史等地方大员,表面客气周旋,实则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这些官员对漕运新策,尤其是涉及洛水段清淤与仓廪管理的部分,态度含糊其辞,远不如长安同僚那般直接(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

这日午后,赵五正在河南府衙查阅历年洛水水文卷宗,一位书吏模样的中年人借添茶之机,悄无声息地塞给他一张纸条。赵五不动声色,回到驿馆后方才展开,上面是柳蓁蓁娟秀而略显急促的字迹:“郑氏余党与洛阳司仓参军过往甚密,恐对郎君不利。妾安,勿念。速归。”

赵五心中一震。司仓参军掌一州仓廪、库藏、司农事务,职位关键。若此职被郑家残余势力渗透,则其在洛阳的物资转移、账目遮掩将更为便利,自己此行核查漕粮存储、追查亏空的行动,必然阻力重重,甚至可能有人身危险。柳蓁蓁的信,既是预警,也透露出她在洛阳亦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且情况似乎比她信中轻描淡写的“妾安”要严峻。

(唐代东都洛阳的行政架构复杂,河南尹、洛州刺史等各有职权,司仓参军为州级官员,负责仓储,是漕运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他立刻召来随行的两名可靠护卫(亦是柳别驾精心挑选的柳府暗卫),密令他们暗中查探洛阳司仓参军近日行踪,以及与哪些人来往密切。同时,他决定调整原定计划,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次日,赵五依旧按日程,大张旗鼓地视察洛水码头,听取工部水部司派驻官员的汇报,仿佛全然沉浸在技术细节中。暗地里,他却凭借都水监的职权,以“核对漕运新策试点与旧制衔接数据”为名,调阅了河南府近三年的漕粮入库、出库及“折耗”记录。他不再寻求地方官员的配合,而是直接与府衙中一些品级较低、长期从事具体事务、看似被边缘化的老主簿、老书吏接触,态度谦和,请教问题,偶尔给予些许“茶钱”,从中梳理出一些不合常理的数据波动和批文痕迹。

(唐代漕运管理中,账目造假、虚报损耗是常见贪腐手段,追查需要从基层胥吏和原始档案入手。)

与此同时,赵五也并未忘记那几位与他关系渐深的红颜知己。他深知,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她们或许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他修书一封,遣人快马送往长安苏琬处。信中并未提及险情,只是以探讨学问为名,请教几个关于《水经注》中洛水历史水文特征的疑难问题,并附上一份他绘制的简易洛水河道图。苏琬之父身为国子监司业,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其家学渊源,对古籍典章极为熟悉。赵五希望她能凭借其知识,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挖掘一些洛水治理的旧例或容易被忽略的险工段,或许能成为印证当前工程问题的旁证。此外,亦隐隐有借此举向可能关注此行的朝中清流,传递自己恪尽职守、潜心实务的印象。

对于慕容芷,赵五则写了一封更为直率的信,托付给即将返回陇西的慕容家商队。信中,他简要说明了在洛阳核查漕务遇到不明阻力,询问其兄慕容朗在肃州可曾遇到过类似地方官员阳奉阴违、账目不清的情况,有无应对良策。慕容氏久在边陲,与各种势力打交道,其务实甚至略带彪悍的作风,或许能提供不同的思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