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试探(1/2)
第五十九章试探
破庙一夜,风雪未停。天光微亮时,元载便命人收拾行装,准备启程。赵五将最后一点饼屑喂给赵江月,默默地将自己收拾利落,抱起孩子,垂手立在庙门边,一副恭顺等候差遣的模样。
元载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依旧苍白的脸上和怀中孩子身上停留片刻,淡淡道:“跟上。”
一行人踏着深雪,艰难前行。元载乘坐一辆简陋的骡车,赵五和那小厮阿吉跟在车旁步行,那名护卫则骑马在前开路,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白茫茫的雪原。
赵五低着头,每一步都踩得小心翼翼,既要跟上速度,又要护着怀中的孩子,更要分出心神观察元载一行。他注意到,元载虽看似文士,但眉宇间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郁和算计,手指时常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一枚不起眼的铜印。那护卫身手矫健,眼神锐利,绝非普通家丁,更像是行伍出身或经过特殊训练的好手。小厮阿吉年纪虽小,手脚却十分麻利,对元载的指令心领神会,显然跟随已久。
途中休息时,元载偶尔会看似随意地问赵五几句关于永丰仓的琐事,诸如仓廪分布、日常运量、一些小吏的姓名喜好等等。赵五心中警醒,回答得滴水不漏,只拣些最表面、人尽皆知的事情说,语气始终保持着底层苦力应有的卑微和有限的见识。
元载听罢,往往只是淡淡点头,不再深究,但那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审视,却让赵五如芒在背。
他越发确信,元载招揽他,绝非单纯缺一个仆役。此人城府极深,每一步举动都必有深意。自己必须万分小心,任何一丝破绽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临近傍晚,潼关巨大的轮廓终于穿透雪幕,出现在眼前。雄关漫道,城墙巍峨,在阴沉的天空下更显肃杀。关隘守备森严,盘查甚紧。
元载亮出公文关防,守门军校验看后,神色立刻变得恭敬,挥手放行。进入关城,气氛更为紧张,一队队兵卒顶风冒雪巡逻而过,铠甲铿锵,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大战将至的压抑感。
元载并未前往官署驿站,而是径直驱车来到关城内一处相对僻静、却守卫格外森严的宅院前。门楣上并无匾额,但门房显然认得元载,立刻开门迎入。
“赵安,你带孩子在门房偏厦等候,不得随意走动。”元载下车,吩咐了一句,便带着护卫和阿吉快步走进内院。
赵五依言抱着孩子走进门房旁一间堆放杂物的狭小偏厦。里面只有一个老苍正在烤火打盹。见他们进来,老苍只是抬了抬眼皮,又继续瞌睡。
赵五找了一个角落坐下,将孩子裹紧。他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外面的动静。内院似乎有人声传来,但听不真切。他心中念头急转:元载秘密来潼关,不见当地官员,却直入这处隐秘宅院,所为何事?见什么人?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天色完全黑透,风雪似乎小了些。内院传来脚步声和谈话声,似乎有人送元载出来。
“……如此,便有劳元郎中了。王帅那边,还需郎中多多美言。”一个略显沙哑的嗓音说道。
“份内之事,李司马放心。潼关安危,关乎社稷,下官定当竭尽全力。”元载的声音依旧平和沉稳。
“粮秣军械,务必如期而至,否则…军法无情啊。”那沙哑嗓音又叮嘱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强硬。
“自然,自然。”
脚步声远去,宅门重新关闭。
片刻后,偏厦的门被推开,阿吉探进头来:“赵安,老爷叫你。”
赵五抱起孩子,跟着阿吉来到前院。元载已站在骡车旁,神色如常,但赵五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一丝未散的凝重。
“收拾一下,即刻随我去见王节度。”元载简短下令。
王节度?潼关镇守使,兵马副元帅,尚书左仆射王思礼?!赵五心中巨震。元载一个户部郎中,竟能直见这等手握重兵的一方统帅?而且如此急切?
他不敢多问,低头应道:“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