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70章 墨痕鉴心

第70章 墨痕鉴心(1/2)

目录

第七十章墨痕鉴心

潼关行辕的偏厅内,炭火早已熄灭,寒气重新弥漫开来。赵五枯坐了一夜,精神却因温泉宫的惊人发现而高度亢奋,毫无睡意。窗外天色灰白,新的一天在肃杀中降临。

脚步声由远及近,门被推开。进来的不是送饭的仆役,而是面色沉静的元载。他挥手屏退了门口的守卫,独自步入厅内,目光落在赵五身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审视与探究。

“昨夜,辛苦了。”元载开口,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赵五连忙起身,垂首道:“元大人。”

元载走到案几旁,手指拂过那些冰冷的账册,缓缓道:“崔中丞在温泉宫所获颇丰,龙心大悦。你…功不可没。”

赵五心头一紧,不知他此言是褒是贬,是试探还是警告,只能谨慎答道:“小人惶恐,只是…只是侥幸窥得些许痕迹,全赖中丞大人明察秋毫,小人不敢居功。”

“侥幸?”元载轻笑一声,那笑声在冰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突兀,“能从那浩如烟海、刻意掩盖的账目中,精准捕捉到‘龙武军械司’与‘骊山温’这等微末线索,继而推断出高力士在温泉宫之秘…赵安,你这‘侥幸’,未免太过惊人了些。”

他的目光如针,刺向赵五:“你究竟,是何人?”

最后四个字,问得极轻,却重若千钧。

赵五背后瞬间渗出冷汗,知道最关键的拷问来了。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迎上元载的目光,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苦涩与自嘲:“小人…小人还能是何人?一个家道中落,略通文墨,为求活命不得不卖身仓廪廪的苦力罢了。若非…若非大人收留,小人早已冻毙荒野。至于那些账目…或许…或许是家父生前曾逼小人苦练珠算碑帖,日浸月染,才…才偶有所得吧…”他再次将一切推给早已逝去的“家学渊源”,并刻意强调自己的“依附”与“感恩”。

元载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深邃,仿佛要透过他的皮囊,看穿他灵魂深处所有的秘密。良久,他才缓缓道:“令尊…倒是教子有方。”

他话锋一转,忽然从袖中取出一物,正是昨夜从温泉宫带回的那几片写有谶纬文字的绢帛残片,将其摊在案上。

“这些字,你可认得?”元载问道,目光紧锁赵五的表情。

赵五心中凛然,知道真正的考验在此。他上前一步,凝神细看那些残片上的字迹。火把光线下,字迹更显清晰,笔力雄健,结构精严,虽是楷书,却于规整中暗藏锋芒,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一丝难以言喻的诡谲气息。

他仔细辨认了片刻,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努力回忆思索。半晌,他才迟疑地开口:“这…这笔法…筋骨开张,顿挫分明,深得欧阳信本(欧阳询)峻峭之法度,然转折处又略带虞永兴(虞世南)之温润,更奇的是…是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章草笔意,使得字字如悬刃,静中寓动…这绝非寻常翰林待诏或衙门书吏所能为!必是…必是浸淫翰墨数十年,且身居高位、心藏沟壑之辈所书!”

他这番品评,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结合了前世对唐代书法的深入研究和对当时书坛名家风格的了解,说得极为内行和精准。

元载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显然没料到赵五对书法竟有如此精深的鉴赏力。他追问道:“以你之见,朝中何人,能有此笔力,又…会为高力士书写此等谶纬之文?”

赵五心中电转。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问题,指认任何人,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他沉吟片刻,才谨慎答道:“小人不敢妄断朝中君子。然…然此等笔力,非台阁重臣或清要词臣不能有。且观其字里行间,隐隐有一股…郁勃不平之气,似是心怀块垒垒,借笔墨宣泄…或许…或许是一位曾身居高位,却…却偶有失意之人?”

他这话说得极有分寸,既点出了书写者身份不凡且可能心怀怨望,却又没有具体指认任何人,将判断的权力交还给了元载。

元载闻言,目光闪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显然在心中飞速排查着符合条件的人选。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猛地一凝,低声自语:“莫非是…他?他竟也与高力士有染?!”

赵五心中一动,屏住呼吸,不敢打扰他的思绪。

元载猛地抬头,再次看向赵五,眼神变得无比锐利:“赵安,本官再问你一次,你究竟是谁?你这身本事,绝非凡俗!你若坦诚,本官或可保你周全,甚至…许你一个前程。若再虚言搪塞…”他语气转冷,“休怪本官无情!”

威逼利诱,图穷匕见!

赵五知道,此刻已是生死关头。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挣扎、恐惧,最终化为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道:“大人明察!小人…小人确有事隐瞒!求大人恕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