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73章 藏锋

第73章 藏锋(1/2)

目录

第七十三章藏锋

偏厅内,油灯的光芒将赵五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在冰冷的墙壁上,微微晃动,如同他此刻紧绷欲裂的心弦。案几上,铺着数张质地不同的纸张——有元载命人送来的、从宫中存档中取出的李邕往年奏章批复的摹本,有空白的宣纸,还有…几张他从那堆废纸中精心挑选出的、带有元载和某些户部、兵部官员模糊签名或印鉴残迹的废弃公文草稿。

空气凝滞如冰,唯有墨锭研磨的沙沙声,以及赵五自己沉重的心跳声。

时间,只有一日。不,或许更短。他要在元载和崔器的眼皮底下,完成一场惊天豪赌。不仅要模仿李邕的笔迹伪造出足以乱真的“谋逆密文”,还要…在那伪造的密文中,藏下能将元载乃至其背后势力拖下水的致命线索!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邕书法号称“书中仙手”,笔力雄浑,气势开张,极具个人特色,模仿其形已属不易,摹其神韵更是难如登天。更何况还要在其中做手脚而不被察觉?

但赵五没有退路。他深吸一口气,将一切杂念摒弃,心神彻底沉入眼前的笔墨之中。

他先没有立刻动笔,而是极其仔细地翻阅、揣摩那些李邕奏章的摹本。他的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每一个字的起笔、行笔、收笔,感受着笔锋的提按转折,体会着字里行间那股磅礴开阔的气韵。前世苦练书法的记忆和这具身体对笔墨的天然敏感在此刻完美融合。

“李北海书,如高山坠石,渴骥奔泉,重顿挫,讲骨力,得‘势’而忘‘形’…”他喃喃自语,指尖在虚空中勾勒,“其撇捺如刀,竖钩如戟,然字字勾连,气脉贯通…寻常模仿,力求形似,却失其神,必被看破…”

他观察良久,忽然取过一张废稿,其上有一个元载批阅“可”字的草签。他盯着那个字,眼中精光一闪。

“元载之书,师法虞世南,求工整圆润,藏锋敛锷,然于转折处常露怯意,钩挑无力,透着算计与拘谨…与李邕的雄放开阖,截然相反…”

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在他脑中愈发清晰。他不仅要模仿李邕,还要在模仿中,极其隐秘地融入一丝…元载的笔意!尤其是在某些关键字的钩挑、转折处,做得略微迟疑、收敛一些,造成一种“刻意模仿李邕却因自身书写习惯流露出一丝本相”的错觉!

同时,他还要参考那废稿上元载的签名和某些户部官员的用笔习惯,在伪造的密文内容中,埋下与军械、账目相关的破绽,与之前在永丰仓发现的、元载可能涉及的疑点隐隐呼应!

这需要何等精妙的掌控力!多一分则露馅,少一分则无用!

他闭上眼,静思片刻,将李邕的雄浑、元载的拘谨、以及那几分从废稿上学来的户部文书特有的呆板格式,在脑中反复拆解、融合…

突然,他睁开眼,眸光湛然如雪。他提起饱蘸浓墨的狼毫笔,手腕悬空,屏息凝神,骤然落笔!

笔尖如刀,在宣纸上划出凌厉的轨迹!一个个带着李邕特有雄健气势的字迹跃然纸上,内容正是他依据那谶纬残片风格编造的“密文”:“…帝星晦暗,妖星现于东方…洛水将竭,龙蛇起陆…当以金铁之精,铸镇魇之法器,置于…伺机而动…”

字迹奔腾豪迈,力透纸背,乍一看,与李邕风格极为相似!但在书写“金”、“铁”、“铸”、“置”等带有钩挑和转折的字时,他的笔锋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顿挫和收敛,笔意略显犹豫局促,隐隐透出一丝不同于李邕一往无前气质的、属于元载的算计与拘谨!

更绝的是,在密文提及“金铁之精”的来源时,他故意模糊地写道:“…取之于旧库,循甲子案牍之例,由…经办…”,“甲子案牍”这个说法,隐约指向了某个过去的、可能与元载有关的陈年旧案!

书写完毕,他放下笔,仔细审视。整篇文字气势连贯,李邕的风格特征鲜明,足以骗过大多数人的眼睛。唯有最顶尖的书法鉴赏大家,并且深知元载笔性之人,才有可能从那极其细微的破绽中,品出一丝异样。

但这还不够。他需要让这“破绽”在关键时刻,能被“恰到好处”地发现。

他取过另一张纸,开始以元载的笔迹和口吻,模仿其平日批示公文的神态,写下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备考”:“查乙未年甲字库旧档,铁料收支似有蹊跷,然事涉…恐引非议,当慎。”并留下了元载常用的花押。他刻意将字写得略显匆忙潦草,仿佛是无意中写下的草稿。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张“元载草稿”混入那堆需要临摹的李邕摹本之中,使其看起来就像是从宫中档案房取来时无意夹带进来的。

做完这一切,他已汗流浃背,精神力几乎耗尽。窗外,天色已近黄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锁链响动。赵五心中一惊,迅速将伪造的密文和那张“元载草稿”藏入怀中,将案上收拾得只剩临摹李?字帖的纸张。

门被推开,进来的不是元载,而是阿吉。他端着晚饭,目光飞快地扫过案上那些练习用的纸张,淡淡道:“老爷问,进展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