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青石滩(1/2)
第一百二十一章青石滩
晨光刺破晨雾时,支援凉州的车队已在官道上疾驰了两个时辰。霜气凝在驼车的帆布上,结成细小的冰粒,随着车轮颠簸簌簌掉落。
赵正勒住马缰,胯下的战马喷着白气,鬃毛上沾着尘土与草屑。从黑风口出发至今,他们只在中途歇了一个时辰,连干粮都是在马背上啃的,每个人的眼中都带着疲惫,却没人敢懈怠。
“大人,前面就是‘沙梁坡’,过了坡再走三十里,就能看到凉州的烽燧了!”亲卫队长李猛策马赶来,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的左臂还缠着绷带,是昨夜黑风口伏兵留下的伤,“只是这坡上风大,恐有吐蕃游骑埋伏。”
赵正抬手遮了遮刺眼的晨光,望向远处沙梁坡的轮廓——那坡势平缓,两侧是低矮的沙丘,确实是伏击的好地方。他摸了摸腰间的“正”字铜牌,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瞬间清醒:“慕容芷呢?让她带影卫先去坡上侦查,若有伏兵,先清掉,别让他们惊扰物资队。”
话音刚落,一道黑影从驼车旁窜出,正是慕容芷。她刚带着两名影卫检查完物资捆扎,脸上还沾着沙尘,眼中却毫无倦意:“影卫已派两人去探,最多一刻钟便有消息。另外,萨琳娜刚传信来,登州水师彻底清剿了月牙湾的倭人残余,还截了一艘藏有吐蕃军械的胡商船,李谦说会派三艘快船沿黄河而上,若凉州需要,可从水路支援。”
“好!”赵正松了口气,登州水师的消息无疑是定心丸。他转头看向跟在车队后的医工队伍,为首的老医工陈伯正忙着给一名咳嗽的亲卫递药,那药是柳萱特意配制的御寒散,用布包着,还带着余温。“陈伯,让兄弟们都喝点御寒散,过了沙梁坡就到凉州地界,夜里更冷,别冻出病来。”
陈伯应了声,指挥医工们分发药包。亲卫们接过药包,用随身携带的水壶冲开,热气袅袅升起,驱散了些许疲惫。李猛喝了一口,咂咂嘴:“柳娘子这药真管用,昨夜冻得骨头疼,喝了这药,现在浑身都暖烘烘的。”
赵正看着这一幕,心中泛起暖意。从范阳到黑风口,再到如今的沙梁坡,若没有柳萱的药、慕容芷的影卫、萨琳娜的物资,还有这些舍命相随的亲卫,他未必能撑到现在。他想起改名时对颜真卿的承诺,“以正立身,以行践诺”,如今这承诺,正化作脚下的每一步路,护着这一车车物资,也护着凉州数万百姓的性命。
就在这时,远处沙梁坡上突然传来一声哨音——是影卫的信号!慕容芷脸色一变:“有伏兵!至少五十人,带着弓箭,藏在沙丘后面!”
“准备战斗!”赵正厉声下令,佩刀瞬间出鞘,“李猛,你带二十亲卫护住驼车,别让物资受损;慕容芷,你带影卫从左侧沙丘绕后,断他们的退路;我带剩下的人从正面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命令下达的瞬间,众人已各就各位。赵正策马冲向沙梁坡,亲卫们举着盾牌紧随其后,盾牌上还沾着昨夜的血渍,此刻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沙丘后的吐蕃游骑见唐军冲来,立刻放箭,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却被亲卫的盾牌挡了个严实。
“冲上去!”赵正一声大喝,纵身跃下战马,佩刀横扫,将一名冲出来的吐蕃骑兵劈下马背。那骑兵手中还握着一把弯刀,刀身上刻着吐蕃部落的图腾,与黑风口倭人身上的狼头纹截然不同——显然是吐蕃主力派来的游骑,目的是探查唐军的支援情况。
慕容芷的影卫此刻已绕到沙丘后方,短刃如毒蛇般刺向伏兵的后心。吐蕃游骑腹背受敌,顿时乱了阵脚,有的想策马逃跑,却被影卫的弩箭射中马腿,摔在沙地上。李猛那边也没闲着,亲卫们举着长枪,将试图靠近驼车的游骑逼退,帆布下的粮草和军械安然无恙。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五十名吐蕃游骑尽数被歼,只有两名被生擒。赵正喘着气,用布擦去佩刀上的血,走到被俘的游骑面前,用刚学的几句吐蕃语问道:“青石滩的吐蕃大军,现在怎么样了?”
那游骑梗着脖子不答,眼神凶狠。慕容芷上前,从一名战死游骑的怀中搜出一封羊皮信,递给赵正:“大人,这信上写着,让他们拖延唐军支援,三日后辰时,吐蕃大军会从凉州东门攻城,因为东门城墙最薄,还有内奸会打开城门。”
“内奸?!”赵正心中一震,难怪吐蕃敢笃定三日内破城,原来是有内应!他立刻对慕容芷道:“情况紧急,我们不能按原计划慢慢走了。你带五名影卫,快马加鞭先去凉州,找到内奸,阻止他打开城门;我带剩下的人护着物资,尽快赶去汇合。记住,若找不到内奸,就先告诉凉州节度使,加固东门城防,别给吐蕃可乘之机!”
慕容芷接过赵正递来的令牌——那令牌是颜真卿给的,可调动凉州部分守军,“大人放心,影卫定不会让内奸得逞!”说完,她翻身上马,与五名影卫化作五道黑影,朝着凉州方向疾驰而去。
赵正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官道尽头,才转身对李猛道:“把被俘的游骑绑在驼车上,带回去给凉州节度使审问,或许能问出更多内奸的线索。另外,让兄弟们加快速度,争取在明日天亮前赶到凉州,别误了时辰!”
车队重新启程,这次速度更快了。驼车的轮子碾过沙梁坡的战场,留下深深的车辙,那些战死的吐蕃游骑尸体已被拖到路边,用沙土简单掩埋——赵正知道,此刻不是悲天悯人的时候,每多耽误一刻,凉州的百姓就多一分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