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163章 明珠降世

第163章 明珠降世(1/1)

目录

第一百六十三章明珠降世

凌晨的府衙后院,烛火彻夜未熄。柳萱的卧房里,铜盆里的热水换了一盆又一盆,水汽裹着艾草和当归的药香,从半开的窗缝飘出去,落在院中的石榴树上。常嬷嬷跪在床边,手里攥着干净的棉布,时不时给柳萱擦去额头上的汗:“夫人再撑撑,宫缩的间隔越来越短了,孩子就快出来了。”

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女守在一旁,一个捧着剪子、棉线等接生用具,一个正往药罐里添益母草——药罐在炭炉上熬得“咕嘟”响,褐色的药汁顺着罐口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赵正站在卧房外的走廊上,手里攥着块被汗浸湿的青布巾,脚步不停地来回走。他原本要去惠民仓监收最后一批秋粮,此刻却半步也挪不开,耳朵紧紧贴着门板,生怕错过里面的任何一点声音。廊下的灯笼被夜风吹得摇晃,光影在他脸上忽明忽暗。

“爹爹,要是真的是妹妹,她什么时候出来呀?”赵江月穿着件厚厚的小棉袄,靠在走廊的柱子上,手里抱着个巴掌大的小木船——船身是他用漕渠边捡的桃木做的,船帆上还歪歪扭扭刻着“雪”字(他只学会写这一个字)。孩子的眼皮耷拉着,却强撑着不睡,小手里的木船被攥得发烫。

赵正蹲下身,摸了摸儿子冻得发红的小脸蛋:“快了,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都在跟姨娘一起努力呢。要是真的是妹妹,你就把小木船送给她,以后你们一起在漕渠边看船,好不好?”

赵江月用力点头,刚要再说些什么,卧房里突然传来一声清亮的啼哭——那哭声裹着水汽,穿透门板,落在走廊上。常嬷嬷掀帘跑出来,脸上满是笑意,围裙上还沾着药汁:“大人!夫人平安!是个千金!粉雕玉琢的,跟夫人小时候一模一样!”

赵正立刻冲进卧房,柳萱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宣纸,却笑着看向床角——那里的襁褓里,裹着个小小的婴儿,眼睛还闭着,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该给她取名字了。”柳萱的声音轻轻的,带着刚生产完的虚弱。

赵正走到床角,小心翼翼地抱起襁褓,指尖触到婴儿柔软的胎发,忽然想起里那个漕渠雪夜——那时他刚平定范阳一场小规模乱兵,和柳萱站在结冰的漕渠边,雪落在两人肩头,柳萱望着漫天飞雪说:“要是以后能安稳下来,想有个女儿,名字里带个‘雪’字,盼着日子能像雪后初晴一样干净安稳。”他低头看着怀里的小生命,轻声道:“就叫江雪吧。‘江’随你哥哥江月的‘江’,是记着咱们守了这么久的漕渠;‘雪’就是圆了当年咱们在漕渠雪夜的愿,盼着她往后的日子,没有战乱,没有饥荒,安安稳稳的。”

柳萱眼里泛起泪光,轻轻点头:“江雪,好名字。当年漕渠边的雪,我还记得呢,没想到今日真的有了咱们的江雪。”

赵江月踮着脚凑到床边,小脑袋探进襁褓边,看着妹妹皱巴巴的小脸,小声说:“妹妹好小呀,我以后不跟你抢枣泥糕了,还会帮你挡坏人。”他把小木船放在襁褓边,“这个给你,船帆上的‘雪’字是我学写的,以后我带你去望河亭,告诉柳蓁蓁阿姨,咱们家又多了个护漕渠、盼安稳的人。”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范阳。惠民仓的粮吏们最先知道,他们把刚收的新麦堆得更高,还在粮堆上插了面小红旗,旗上写着“贺赵府千金江雪降世”;漕工们在漕渠边的望河亭挂起灯笼,说要给小千金“添喜”;张老汉带着十几个百姓代表,提着鸡蛋、红糖、新织的布,浩浩荡荡往府衙去——路上遇到苏琬琬和苏先生,苏琬琬还特意回漕政署取了本新账册,说要给江雪“做贺礼,以后教她算账,记着范阳的安稳是怎么来的”。

府衙前的空地上,百姓们自发摆起了小摊子:李大娘煮了一锅粟米粥,香气飘出半条街;陈二郎带着药农们熬了驱寒的草药茶,免费给往来的人喝;连萨琳娜的商栈伙计都搬来几筐西域葡萄干,分给看热闹的孩子。赵正抱着赵江雪站在门口,柳萱靠在他身边,赵江月牵着妹妹的小手,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踏实。

(第一百六十三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