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师傅教她,望,闻,问,切(2/2)
他开始详细讲解“望闻问切”的要领,从如何观察舌苔的颜色,到如何分辨不同的呼吸声,再到如何根据脉象判断五脏的虚实,讲解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霍锦认真听讲,却忍不住想起前世学的现代医学。中医的“望闻问切”注重整体和经验,而现代医学则更注重细节和证据,比如通过观察舌苔判断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听诊器判断心肺功能等。
“师傅,”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弟子觉得,除了‘望闻问切’,还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舌苔的厚薄和颜色,甚至……可以听听病人的心跳和呼吸声。”
凌玄皱眉:“观察舌苔本就是‘望’的一部分,至于听心跳和呼吸,‘闻’也包括了。你想说什么?”
“弟子是说,”霍锦鼓起勇气,“可以让病人伸出舌头,仔细观察舌苔的变化,比如是否发黄、是否有裂纹;还可以将耳朵贴近病人的胸口,听听心跳是否规律,呼吸是否有杂音。”
她的话一出,不仅凌玄愣住了,连旁边侍立的药童都瞪大了眼睛。在这个时代,让医者贴近病人的身体,尤其是异性,是极为失礼的行为,更被认为是“不尊古法”。
“胡闹!”凌玄的脸色沉了下来,“医者应有医者的体面,岂能如此失礼?再说,舌苔的变化在‘望’中已有涵盖,何须如此小题大做?心跳和呼吸,用耳朵听与用眼睛看、用鼻子闻,又有何不同?”
“师傅,”霍锦据理力争,“有些细微的变化,仅凭肉眼和经验难以察觉。比如舌苔发黄发腻,可能是体内有湿热;心跳急促伴有杂音,可能是心脏有疾。这些细节,或许正是诊断的关键。”
她想起前世在医院实习时,曾通过听诊器发现过一个被误诊的肺炎病人,当时那个病人的症状很像普通感冒,正是通过肺部的啰音才确诊的。
“歪理邪说!”凌玄显然不接受她的观点,“古法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岂容你一个黄毛丫头随意质疑?今日的课就到这里,罚你抄《黄帝内经》三遍,好好反省!”
说完,他拂袖而去,留下霍锦和一脸尴尬的药童。
“霍小姐,您也太胆大了,”药童小声道,“师傅最看重古法了,您这样说,他肯定不高兴。”
霍锦叹了口气,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过超前,难以被接受。但她并不后悔,或许有一天,事实会证明她的方法并非“歪招”。
接下来的几日,凌玄果然不再教霍锦新的内容,只是让她抄书反省。霍锦也不辩解,每日按时抄书,闲暇时便在药圃里观察草药,或是在空间里研究新解锁的工具房。
工具房里的炼丹炉果然好用,她用灵泉水和清灵草炼制的清毒丹,品质又提升了一个档次,连凌玄看了都忍不住点头称赞,只是嘴上依旧不说好话。
这日午后,一个药农背着一个中年男子匆匆来到神医谷,说是这人突然咳血,说不出话来,附近的郎中都束手无策,只能来求凌谷主。
凌玄正在炼药,闻言皱了皱眉,让药童将人带到诊室。霍锦也跟了过去,想看看是什么病。
诊室里,那个中年男子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嘴唇发紫,不时咳嗽几声,咳出的痰中带着血丝。他想说话,却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原来他是个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