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魂穿三岁奶包被太子宠成宝 > 第154章 改良农具,惠及江南

第154章 改良农具,惠及江南(1/2)

目录

江南的梅雨刚过,田埂上还沾着湿泥。霍锦站在回春堂外,看着几个流民背着半袋发霉的糙米走过,领头的老农面色蜡黄,咳嗽时捂着胸口,指缝里渗着血丝——是长期吃不饱饭,又受了寒湿落下的病根。

“云珠,把后院的杂粮粥端几碗给他们。”霍锦转身对身后的丫鬟说,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郁。

入夏以来,江南的雨水太多,田里的稻子涝了一半,农户收的粮食连自己都不够吃,流民越来越多,回春堂的草药也用得比往常快了三倍。

云珠应声去了,霍锦却没回屋,沿着田埂往前走。不远处,几个农夫正弯腰用犁耕地,那犁是老式的直辕犁,要两个壮丁才能拉动,犁过的土块又大又松,撒下的稻种落在缝隙里,怕是发不了芽。

“这样耕,秋天能有收成吗?”霍锦蹲在田边,问旁边歇脚的老农。

老农叹了口气,掏出旱烟袋,却没点燃——烟丝早就用完了。“难哦!这直辕犁笨得很,天湿的时候更沉,一天耕不了半亩地。

雨水又多,稻种撒下去就烂,今年能收三成,就算老天爷开眼了。”

霍锦的指尖划过湿润的泥土,脑子里忽然闪过一行模糊的文字——是上次空间资料库预热时,闪过的“曲辕犁”结构图。

那犁比直辕犁轻便,只要一个人一头牛就能拉动,犁头能调深浅,还能翻出细碎的土块,最适合江南的水田。

若是能造出曲辕犁,不仅能省人力,还能提高耕地效率,说不定能让今年的收成多上几成。

“老伯,要是有一种犁,一个人就能拉,还能把土耕得更细,你们愿意用吗?”霍景抬头问,眼神里带着期待。

老农愣了愣,随即笑了:“姑娘说笑了,哪有这样的犁?要是真有,俺们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买一个。”

霍锦没再多说,转身回了回春堂。她关上门,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宣纸,研好墨,凭着脑子里的记忆,开始画曲辕犁的图纸。她画得仔细,连犁辕的弧度、犁头的角度都标得清清楚楚——空间资料库虽然没完全解锁,但那些关键的尺寸和结构,却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清晰。

画到一半,沈雨薇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刚做好的点心:“锦儿,我娘做的荷花酥,给你尝尝。”她凑到桌前,看到图纸上的犁,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看着不像普通的犁啊。”

“是我琢磨的‘新犁’,叫曲辕犁。”霍锦递给她一张草稿,“你看,这犁辕是弯的,比直辕犁省力,犁头能左右调,适合咱们江南的水田。要是能做出来,农户耕地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沈雨薇看着图纸,眼睛越睁越大:“这主意好!我家有个木匠坊,专门做农具,我让他们试试做一个!”她性子急,说完就要往外走,又被霍锦拉住。

“别急,”霍锦笑着说,“我还得改改细节,比如犁底要加块铁板,防磨损;犁头要磨得更尖,好入土。等我改好,再给你送去。”

接下来的三天,霍锦几乎都泡在图纸里。她还特意去田里问了几个老农夫,根据他们的经验,调整了犁的高度和重量。

最后画好的图纸,连哪个部位用什么木材、钉多少钉子都标得明明白白。

沈雨薇拿到图纸,立刻让人送到沈家木匠坊。木匠们一开始还质疑,觉得这“弯辕犁”看着奇怪,怕是不顶用。

可等第一个曲辕犁做出来,找了个老农试耕,所有人都惊住了——一个老农用一头老牛,半天就耕了一亩地,犁出的土块细碎均匀,比直辕犁快了两倍还多。

“神了!这犁真是神了!”老农拉着犁在田里走了一圈,笑得合不拢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好用的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