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选址开药馆,定名回春堂(1/2)
青溪镇的晨雾裹着水汽,把临街的老布庄缠得发潮。
霍锦站在“林记布庄”的木门前,指尖划过门板上剥落的红漆,露出离流民聚集的北码头最近的一处,门前的青石板路直通码头,往来的商贩、挑夫、流民络绎不绝,正是她要的“接地气”。
“小姐,这布庄老板姓林,去年因为欠了王老板的高利贷,才把铺子抵出去的。”石默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刚查来的账册,“王老板原本想把这里改成药材仓库,可北码头流民多,没人愿意来打理,就一直空着。咱们盘下来,只要给王老板还了高利贷的本金,他就愿意松口。”
霍锦点头,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布庄分前后两进,前堂宽敞,能摆下四张问诊台,后堂有个小院子,正好改造成药圃,墙角还留着之前布庄种的桂花树,枝桠探过墙头,带着点冬日的萧索,却也透着生气。
“就这里了,”她转身对石默说,“你去和林老板谈,本金照给,再加五十两,让他把铺子的地契尽快送来。另外,把后院的杂草清了,留着桂花树,开春能开花,给医馆添点人气。”
石默刚要走,就见三个穿着短打的地痞晃悠悠走过来,为首的脸上带着刀疤,一脚踹在布庄门上:“哪来的丫头片子,敢打这铺子的主意?知道这是谁的地盘吗?”
霍锦眼底闪过一丝冷,却没动,只看着石默。石默上前一步,手按在腰间的玄铁刀上,声音沉得像冰:“王老板的高利贷,我们替林老板还了,这铺子现在是我们的。识相的就滚,不然别怪刀不认人。”
刀疤脸愣了愣,显然没料到这看似柔弱的少女竟有这么硬的后台。他打量着石默的身形,见他肩宽背厚,手上的老茧是练家子的模样,心里怯了,却还嘴硬:“等着!我们大哥是‘笑面虎’,你们敢抢他的地盘,有你们好果子吃!”
说完,三个地痞灰溜溜地跑了。石默刚要追,被霍锦拦住:“别追,先让他们去报信。
笑面虎是青溪镇的地头蛇,常年敲诈北码头的流民,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他的势力清了,省得以后医馆开起来,他来捣乱。”
当天下午,石默就带着五个天机阁弟兄,找到了笑面虎的赌坊。没费多少功夫,就把赌坊里的打手收拾了,还搜出笑面虎敲诈流民的账本。
笑面虎跪在地上求饶,石默把账本扔在他脸上:“要么滚出青溪镇,要么把账本交给知府,你选一个。”
笑面虎哪敢选后者,连夜就带着手下离开了青溪镇。消息传到北码头,流民们都拍手称快,有认识石默的,还说“是要开平价医馆的霍姑娘的人”,这让霍锦的“霍小神医”名声,在青溪镇先传开了。
接下来就是装修。霍锦没请贵的工匠,只找了镇上的木工,要求简单实用:前堂的药柜做成敞开式的,格子里的药材都贴上标签,写清楚名字和药效,让百姓能看见、能问;问诊台设两席,左边的写着“一文诊费”,右边的挂着“贫苦免费”的木牌;后堂的药圃分成两块,一块种普通草药,一块种空间里移栽的灵草,用竹篱笆围着,对外说是“祖传的稀有草药”。
“小姐,这么做会不会太扎眼了?”温大娘从苏州赶来帮忙,看着敞开的药柜,有些担心,“别家医馆的药材都藏在柜子里,怕百姓偷拿,咱们这么敞开,万一……”
霍锦正在给药柜贴标签,闻言笑着抬头:“就是要敞开。百姓怕的是医馆藏着掖着,怕药材不好,怕诊费太贵。
咱们敞开了,让他们看清楚药材新鲜,知道诊费便宜,才敢来治病。至于偷拿……北码头的流民都是实诚人,你对他们好,他们不会做这种事。”
话没说完,就见一个穿着破棉袄的小男孩,扒着药柜的格子往里看,眼神里满是好奇。霍锦走过去,蹲下来问:“小家伙,你想看什么?”
小男孩怯生生地指着“甘草”:“我娘咳嗽,我想看看甘草长什么样,听说能治咳嗽。”
霍锦心里一软,从药柜里取出一小段甘草,递给小男孩:“这个给你,回家煮水给你娘喝,加点生姜,效果更好。”
小男孩接过甘草,蹦蹦跳跳地跑了,嘴里喊着“谢谢霍姐姐”。温大娘看着这一幕,笑着摇摇头:“还是你有办法,这么一来,百姓更信你了。”
装修的日子里,霍锦没闲着。每天清晨,她会去北码头给流民义诊,用灵泉水泡的草药给他们治风寒、外伤,不收一分钱。
有个老太太腿上长了疮,烂了个洞,别的医馆都不敢治,霍锦用空间里的灵泉水清洗伤口,再敷上灵草做的药膏,没过三天,疮就开始愈合。
老太太拉着她的手,哭着说“活菩萨”,这事很快传遍了青溪镇,连镇上的商户都来打听医馆什么时候开业。
这天傍晚,霍锦正在整理药材,云珠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个油纸包:“小姐,京城小七的密报,还有苏姑娘的信!”
霍锦拆开密报,小七的字迹有些潦草:“二哥霍景辞近日被萧景渊的人‘拜访’,萧景渊送了块‘羊脂玉’,说是‘翰林院同僚的心意’,二哥没收,还被皇帝召见,问了北疆的军情,似有试探之意。”
心猛地一沉。二哥霍景辞在翰林院当差,皇帝本就对将军府忌惮,萧景渊这是故意挑拨,想让皇帝怀疑二哥私通皇子,进而牵连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