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太子监国,新政初显(1/2)
江南的秋雨缠缠绵绵,打在灵果树枝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霍锦蹲在田埂上,将灵泉水缓缓浇在枯萎的树根处,指尖触到湿润的泥土,感受着空间能量与草木的共鸣。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原本发黄发蔫的枝条就抽出新芽,嫩绿的叶片在雨雾中舒展,像极了绝境中重生的希望。
“霍小姐,抓到了!”天机阁弟子押着一个穿粗布衫的汉子过来,汉子脸上沾着泥污,腰间藏着个小瓷瓶,里面是拜月教的“枯根散”——正是让果树枯萎的元凶。
“是……是南楚国师的弟子让我做的,他说事成之后给我一百两银子,还说……还说要趁北凉朝堂混乱,打进京城!”汉子吓得浑身发抖,供词断断续续,却透露出关键信息。
萧夜爵站在田埂尽头,玄色衣袍被雨水打湿,贴在身上,眼底冷光凛冽:“南楚国师倒是会挑时候。”他转头对暗卫下令,“立刻传信给安靖司,盯紧南楚边境,另外,查萧景渊的下落——当年他逃入南楚,定是和南楚国师勾结在了一起。”
处理完江南的事,两人连夜回京。刚踏入宫门,就接到御书房急报——皇帝萧衍偶感风寒,竟一病不起,太医诊治后说需静养,下旨让太子萧夜爵以监国身份,总揽朝政。
“父皇这病,来得蹊跷。”霍锦坐在东宫书房,指尖摩挲着星罗镜,“之前金殿封赏时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病重了?会不会是……”
“我已经让凌玄去给父皇诊治了。”萧夜爵揉了揉眉心,案上堆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凌玄说父皇是忧思过度,加上被人下了慢性毒,虽不致命,却需长期静养。”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下毒的人,大概率是世家那边的,他们怕我推行新政,想借父皇病重搅乱朝堂。”
第二日早朝,萧夜爵身着监国朝服,站在龙椅旁,目光扫过阶下的文武百官:“父皇静养期间,由我代掌朝政。
今日起,推行两项新政——其一,寒门科举扩招,各州府录取名额增加五成,取消世家举荐特权;其二,商税减免三成,鼓励富商投资农桑、开办工坊,凡带动流民就业者,可获朝廷嘉奖。”
话音刚落,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李大人出列,朝服的褶皱里藏着怒意:“太子殿下!此举不妥!科举历来是世家子弟的进身之阶,扩招寒门,恐乱了纲纪;商税减免,更是损害国库利益,万万不可!”他身后的几位世家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声此起彼伏。
萧夜爵面无表情,将一份账册扔在案上:“李大人说损害国库?去年江南涝灾,世家囤积粮食抬价,赚得盆满钵满,而国库拨出的赈济银,大半都被你们截留。
如今减免商税,是让富商把钱投到民生上,比让你们中饱私囊强得多!”账册上的数字清晰,记录着世家子弟的偷税漏税、兼并土地的罪证,都是天机阁民生线搜集的实证,看得李大人脸色煞白。
这新政的背后,是寒门学子十年苦读却无门路的绝望,是流民颠沛流离却无生计的苦难。阶下站着的寒门官员,眼眶微微发红——他们当年科举,只因不是世家出身,即便才华横溢,也只能做个小官,新政无疑是给了他们和无数寒门子弟一条活路。
退朝后,东宫书房里,霍锦递上一杯温茶:“世家阻力比预想的大,李大人背后是崔、卢、郑三大世家,他们垄断了科举和土地,新政动了他们的根基,绝不会善罢甘休。”
萧夜爵接过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看向霍锦的眼神满是信任:“我知道,所以才需要你帮忙。”
“天机阁的民生线早已布局。”霍锦笑着说,“我让弟子们把新政的好处写成话本,在茶馆、市集传唱,说太子殿下为寒门谋出路、为百姓谋生计;另外,让富商们联合起来,向朝廷递折子支持新政——他们早就不满世家垄断资源,新政减免商税,正是他们的机会。”
不出半月,京城就变了模样。茶馆里,说书人讲着“寒门学子高中”的故事,台下百姓听得拍手叫好;市集上,商贩们挂起“支持新政”的幌子,生意比往日更红火;翰林院外,寒门学子们排队递奏折,支持科举扩招,字字句句都是对未来的期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