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现代思维下黄蓉怎样挽救南宋(2/2)
黄蓉在肃清蒙军营内残敌后,第一时间便命校尉带人清点缴获物资,尤其将蒙古弓箭、箭囊与配套器械单独归类,短短半个时辰便整理出近千张蒙古复合弓、三万支铁羽箭,还有数十套弓臂保养工具——这些装备恰好能填补宋军远程火力的缺口,她当即定下“分类改造、精准分配”的用法,让敌械为己所用。
第一步:改造适配,补宋军弓箭短板
蒙古复合弓射程远、拉力强,却因弓臂弧度与宋军常用的神臂弓不同,普通宋兵难以熟练操控。黄蓉立刻召来营中擅长木工的士兵,带着人用蒙军遗留的兽皮、牛角片调整弓臂张力:
-对拉力过强的复合弓,削薄弓梢处的木层,再裹上浸过油脂的羊皮,既降低操控难度,又能防止弓臂受潮开裂;
-将蒙古箭的铁镞打磨锋利,替换掉宋军箭支上磨损的箭头,同时把蒙军的皮制箭囊改造成“双层插箭袋”,让弩手能同时携带神臂弓箭与蒙古箭,应对不同距离的作战需求。
改造完成后,她特意让十名擅长射箭的宋兵试射——调整后的蒙古复合弓,射程虽比原版略减,却能让宋兵轻松拉满,搭配锋利的铁镞,穿透力甚至比宋军原有弓箭强三成,足以击穿蒙古骑兵的皮甲。
第二步:分层分配,强化防御与机动
黄蓉没有将缴获的弓箭平均分配,而是根据不同部队的职能精准调配:
-守城部队:将六百张改造后的复合弓、两万支箭分配给樊城城头的弩手,让他们依托女墙,用蒙古弓的远射程压制蒙军后续可能的攻城器械,弥补神臂弓数量不足的问题;
-夜袭小队:挑选两百张轻便的蒙古短弓、五千支箭,交给负责夜间袭扰的轻甲锐卒——短弓便于携带,适合在芦苇丛、树林中机动射击,正好用来伏击蒙军的补给小队;
-重甲步卒辅兵:剩下的两百张复合弓与五千支箭,分给重甲步卒身后的辅兵,让他们在步卒推进时,用弓箭掩护侧翼,防止蒙古散骑偷袭,形成“步卒扛线、辅兵射箭”的协同阵型。
第三步:留储备用,应对长期作战
分配完毕后,黄蓉还特意留下五十张完好的蒙古复合弓与配套工具,交给军械营保存:“蒙军援军迟早会到,这些弓留着当‘样品’,让工匠照着仿制,再教士兵们保养之法——往后缴获的敌械,都要这么改、这么用,才能越打越有底气。”
一旁的吕文德看着士兵们熟练地摆弄改造后的蒙古弓箭,忍不住叹道:“军师不仅会打仗,还会‘变废为宝’,蒙军要是知道自己的弓箭成了咱们的利器,怕是要气歪了脸!”黄蓉笑了笑,目光落在营外汉江的方向:“能用敌人的东西打敌人,才是省力气的法子——等他们援军到了,咱们就用这些弓箭,再给他们一个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