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唐僧搞钱记”之乌鸡国套利,粮食变硬通货!(2/2)
唐僧却蹲下来,抓起一把陈粮闻了闻:“别慌,这陈粮虽然不能吃,但能‘加工再利用’。乌鸡国的百姓缺盐,咱们把陈粮磨成粉,和西域商队换盐巴——盐巴是‘硬通货’,不管到哪都能换钱换物资。”
第二天一早,唐僧就让八戒去集市找磨房,把30石陈粮磨成粉。八戒磨了一上午,累得满头大汗,回来抱怨:“师父,磨粉花了5两银子!这陈粮本来就值30两,磨粉花5两,咱们更亏了!”
“这5两是‘加工成本’,能让滞销资产变‘可交易资产’,值了。”唐僧带着磨好的面粉,找到昨天在城门遇到的西域商队,“我用30石面粉,换你20斤盐巴——面粉你能拿回去喂马,盐巴是咱们急需的,怎么样?”
商队老板尝了尝面粉,点头说:“行!这面粉喂马正好,20斤盐巴给你!”
八戒看着手里的盐巴,还是不明白:“师父,20斤盐巴才值20两,咱们30石面粉加5两加工费,估值35两,换20两的盐巴,这不是亏了15两吗?”
“你忘了咱们还有从宝象国换来的40匹布?”唐僧笑着拿出10匹布,又对商队老板说,“再加10匹布,换你30斤盐巴和10匹波斯地毯——波斯地毯在祭赛国能卖高价,这叫‘资产组合置换’。”
商队老板眼睛一亮:“10匹布换30斤盐巴和10匹地毯?太值了!成交!”
等商队走后,沙僧赶紧在账本上算起来:“支出项:30石陈粮(30两)+加工费5两+10匹布(10两)=45两。收入项:30斤盐巴(30两)+10匹波斯地毯(100两)=130两。净收益85两!”
“啥?赚了85两?”八戒瞪圆了眼睛,抢过账本看了又看,“师父,你这账咋算的?30石陈粮加10匹布,咋就换出130两的东西了?”
“这叫‘资源错配套利’。”唐僧拿起一块波斯地毯,“咱们眼里的陈粮和布,在商队眼里是‘有用物资’;商队眼里的盐巴和地毯,在咱们眼里是‘高价值资产’。用对方需要的东西,换咱们需要的东西,就能实现‘资产增值’。”
悟空拍着大腿:“俺算服了!俺打妖怪只能抢现成的,师父你用一堆没人要的陈粮,就能赚这么多,比俺厉害多了!”
就在这时,真国王带着几个大臣找过来,手里捧着一个锦盒:“长老,朕刚才清点了皇宫的私库,找到50两黄金(折500两白银)!这是朕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们救了朕和乌鸡国!”
沙僧赶紧接过锦盒,在账本上添了一笔:“收入项:乌鸡国真国王馈赠黄金50两(500两白银)。现有资产:黄金150两(1500两银)、锦缎988匹(494两银)、茶叶60两、盐巴30斤(30两)、波斯地毯10匹(100两)、良马两匹(50两)、宝象国欠条30两。总可支配现金流折算后约2264两银!”
八戒抱着黄金盒,笑得合不拢嘴:“师父,这下咱们有钱了!能住好客栈,吃顿肉了吧?”
“别急。”唐僧指着前方的官道,“下一站是车迟国,听说那里的道士掌权,要收‘宗教过境税’,最少100两。咱们的盐巴和波斯地毯,正好能派上用场——盐巴是车迟国百姓急需的,地毯是国王喜欢的,咱们用这两样‘抵’过境税,再赚笔资助。”
悟空跳上云端,看了一眼车迟国的方向,回来报告:“师父,车迟国城门楼子上挂着‘道士优先’的牌子,好像真要收过境税!还有三个妖怪道士在城门口等着,看起来不好惹!”
唐僧笑了笑,拍了拍手里的波斯地毯:“不好惹没关系,咱们有‘硬通货’。只要他们需要盐巴和地毯,咱们就能谈成交易——这取经路的‘搞钱’,从来不是靠武力,是靠账本和脑子。”
夕阳把盐巴和地毯染成了金色,两匹良马踏着尘土,朝着车迟国的方向跑去。八戒扛着盐巴,心里盘算着“用盐巴换馒头”;沙僧抱着账本,琢磨着下一站的“资产估值”;悟空则警惕地盯着前方,找着可能的“谈判筹码”;而唐僧则靠在马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波斯地毯——他知道,车迟国的三个妖怪道士,虽然难缠,但只要抓住他们的“核心需求”(百姓需要盐巴,国王想要地毯),这场“以物抵税”的博弈,一定能成。
只是他没料到,车迟国的三个道士(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不仅要收过境税,还要和悟空“斗法赌输赢”——一场“以赌局定税费”的较量,正在前方的车迟国城门口等着他们。而那30斤盐巴和10匹波斯地毯,将成为这场较量里最关键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