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行者钱途:武松搞钱录之学堂的危机!(2/2)
“学费不能涨,贫困户的孩子,学费还是免。”武松说,“资金的事,我来想办法。”
他想了想,想起驿站的生意不错,每月能赚一千五百两,不如从驿站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补贴学堂。但他又犹豫了——驿站的利润还要用来补朝廷俸禄的窟窿,还要给兄弟们发福利,要是再补贴学堂,驿站的资金也会紧张。
“有了!”武松突然眼前一亮,“咱们可以让学堂的孩子们帮驿站做点事——比如帮商队写书信、记账,商队给点‘辛苦费’。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实践,又能赚点银子,补贴学堂。”
戴宗眼睛一亮:“好主意!商队里很多人不识字,每次写信、记账都要找先生,要是孩子们能帮忙,他们肯定愿意给‘辛苦费’!”
说干就干。武松让陈先生挑选了十几个识字多的孩子,每天下午去驿站帮忙。商队的头领们见孩子们很认真,写的字也工整,都很高兴,每次都会给孩子们几文钱的“辛苦费”。
第一天下来,孩子们就赚了五十文钱。一个叫小石头的孩子,拿着钱跑到武松面前,兴奋地说:“武爷爷!我赚了五文钱!可以给学堂买笔墨了!”
武松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心里很暖。他知道,这点钱虽然不多,但也是孩子们的心意,也是学堂资金的一点补充。
但这还不够。武松又想了个办法——让学堂开个“字画铺”,让陈先生和孩子们写字画,卖给商队的头领。商队的头领们走南闯北,喜欢收集些字画当纪念,要是能买到梁山学堂的字画,肯定愿意花钱。
陈先生的字写得很好,孩子们的画也很有童趣。字画铺一开,就有不少商队头领来买——陈先生的一幅字卖五两银子,孩子们的一幅画卖一两银子。第一个月,字画铺就赚了三十两银子。
戴宗拿着账本跑过来,笑得合不拢嘴:“武头领,您太厉害了!学堂的资金不仅够了,还多了十五两!”
武松看着学堂里孩子们认真写字的身影,看着陈先生欣慰的笑容,心里很踏实。他知道,学堂的危机解决了,但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但只要肯动脑筋,只要心里装着孩子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天晚上,武松坐在宝珠寺的院子里,喝着酒,看着天上的月亮。他想起自己这辈子的经历——从一个逃犯,到都头,到二龙山的头领,再到梁山的核心头领;从靠拳头搞钱,到靠脑子搞钱;从为自己搞钱,到为兄弟、为百姓搞钱。
他摸了摸怀里的小本子,那是他的“最后账本”。他翻开本子,在后面加了一句话:“搞钱的意义,不是为了自己过得好,是为了让身边的人过得好——让兄弟们有饭吃,让孩子们有书读,让百姓们不受欺负。这,才是最值钱的财富。”
写完,他合上本子,举起酒壶,对着月亮喝了一口。酒很烈,但心里很暖。他知道,梁山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兄弟们一条心,只要他还在,就会一直走下去,一直为了身边的人,搞钱,搞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