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朝钱弈:金融先行者王莽12(1/2)
新朝始建国元年八月初三,长安城头的狼烟直冲天穹,像一根烧红的铁针,扎破了清晨的薄雾。王莽穿着嵌甲,手持长剑,站在朱雀门的箭楼上——城外三里处,匈奴骑兵的黑旗如乌云般铺开,马蹄声“咚咚”地撞在城墙上,震得城砖缝里的土簌簌往下掉。
“陛下,匈奴骑兵开始攻城了!”校尉李信单膝跪地,甲胄上还沾着血,“他们的弯刀太锋利,咱们的士兵用的还是旧铁刀,砍两下就卷刃了……已经丢了外城的两个箭楼!”
王莽低头看向城墙下——几个匈奴骑兵正举着弯刀,劈砍城门的铁栓,铁栓上的锈迹被砍得飞溅。城上的禁军射出箭雨,却被匈奴的盾牌挡住,箭杆“簌簌”地插在盾牌上,像插满了枯草。他攥紧长剑,指腹摩挲着剑刃上的“新朝”二字——这是用官营铁坊仅剩的铁料铸的,也是他最后的底气。
“陛下!城内也乱了!”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上箭楼,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孟津的人在西市散布流言,说‘匈奴进城就杀王莽,分粮分铁’,流民们被煽动,正往皇宫冲呢!”
王莽心里一沉——内忧外患,孟津这是要把他逼死在城头上。他转头看向皇宫的方向,隐约能听到远处的呐喊声,心里像被揪着疼:那些流民,昨天还在帮他挖铁砂,今天就被孟津的流言骗了;那些士兵,还在城墙上用卷刃的刀拼命,而他承诺的新兵器,还在铁坊里等着铁料。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不是匈奴的,是从西边来的,一队骆驼商队跟着骑兵,正朝着长安疾驰而来,商队的旗帜上,绣着“西域大宛”的字样。
“是西域商队!”李信突然喊起来,“陛下,是您派去买粮买铁的商队回来了!”
王莽眯起眼,果然看到商队中间,插着一面新朝的黄旗——那是他半个月前,让五均司市师用官盐利润(刚从豪强私仓查抄的盐)换的西域粮铁。骆驼背上的麻袋鼓鼓囊囊,上面印着“铁料”“粮食”的字样,在阳光下晃得人眼亮。
“打开城门,接应商队!”王莽的声音终于有了底气,“李信,带五百禁军下去,把粮铁护进城!告诉铁坊的工匠,今天就算不睡觉,也要把新刀铸出来!”
禁军们欢呼起来,城门“嘎吱”打开一条缝,商队连人带骆驼冲进城里。匈奴骑兵想追,却被城上的箭雨逼退,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铁被运进长安。
城墙上,王莽接过商队首领递来的账本,手指划过“铁料五万斤、粮食十万石”的数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可当他翻到“交易价格”那页时,眉头突然皱了起来——铁料每斤二十钱,粮食每石三百钱,比西域的市价高出了整整一倍。
“怎么这么贵?”王莽盯着商队首领,“朕记得你之前说,西域铁料每斤十钱,粮食每石一百五十钱。”
商队首领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陛下,这……这是路上的运费和‘保护费’——匈奴在西域边境设卡,我们花了不少钱才过来。”
王莽没再追问,只是把账本递给身后的刘歆,眼神里带着一丝警惕——这价格,太蹊跷了,像藏着什么猫腻。可现在不是查账的时候,他转身对李信说:“把粮食分给流民,把铁料运去铁坊,立刻铸刀!”
粮铁一到,城里的乱象瞬间平息。流民们捧着分到的粮食,看着铁坊里重新燃起的炉火,之前的呐喊声变成了欢呼。陈阿公也挤在人群里,手里捧着一小袋粮食,脸上露出了笑——他知道,王莽没有骗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