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52章 铁血柔情,军婚序曲

第52章 铁血柔情,军婚序曲(2/2)

目录

方记者年约五十,目光犀利却不失温和,有着多年深入一线部队采访的经历。在与宋墨涵的交谈中,他并没有过多追问技术细节,反而将重点放在了顾锦城昏迷前后的精神状态、以及康复过程中那些“非技术性”的关键因素上。

“宋医生,”方记者温和地问,“据我们了解,顾队长昏迷前最后时刻牵挂的是一位女医生的安危。而在他漫长的昏迷中,又是您这样一位优秀的军医成为了他苏醒的关键。这中间,似乎有一种奇妙的缘分。您认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顾队长创造这样的生命奇迹?”

宋墨涵沉吟片刻,选择了坦诚相对,但保持了专业的克制:“方记者,我认为是顾队长内心深处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感和保护欲。最初的任务对象,以及后续康复过程中建立的医患信任,都可能激活了这种核心力量。这是他所信仰和扞卫的价值。”

方记者点点头,意味深长地说:“我采访过很多军人,也见过很多军属。军人的爱,往往深沉内敛,却坚如磐石。他们可能不常说‘爱’这个字,但‘保护你’、‘等我回来’,就是最重的承诺。这种在生死考验中淬炼出的情感,比任何誓言都来得真实和珍贵。”

他的话,再次触动了宋墨涵。她想起顾锦城无意识的“护住她”,想起意识连接中感受到的那份担忧。

慰问结束后不久,基地管理层内部进行了一次小范围讨论。鉴于顾锦城的显着康复进展及其战斗英雄的身份,以及他与宋墨涵医生之间已对治疗产生显着积极影响的特殊关系,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考虑,在符合规定且征得(或推定)顾锦城本人意愿的前提下,为两人办理特殊情况下的军婚登记?这不仅能给予宋墨涵法理上更充分的陪护身份,也是对顾锦城这种杰出军人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和荣誉肯定,更能成为一段体现军人崇高品质和军医无私奉献的佳话。

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热烈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极具积极意义,反对者则担忧程序合规性以及顾锦城尚未完全清醒,无法表达真实意愿的风险。

消息不知怎的,隐约传到了宋墨涵耳中。她先是错愕,随即是巨大的慌乱和一丝隐秘的期待。她从未想过婚姻之事,尤其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太特殊,太超出常规。然而,内心深处,那个躺在病床上、意志如钢铁般的男人,早已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她找到李瑶,倾诉了自己的迷茫和不安。

李瑶听后,沉默良久,然后认真地看着她:“墨涵,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外界的看法或程序,而在于你的心,以及你对顾锦城醒来后意愿的判断。你相信他吗?相信他对你的情感,如同你对他一样,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吗?”

宋墨涵想起指尖那微弱的回勾,想起意识海中那为她亮起的灯塔,目光逐渐变得坚定:“我相信。”

“那就够了。”李瑶微笑,“军婚,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等待,但也意味着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深刻的浪漫。如果这是你们共同的选择,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当晚,宋墨涵再次坐在顾锦城床边。月光依旧,她的心境却与以往不同。她轻轻握住他的手,低语道:“顾锦城,我听到了一些关于我们未来的讨论。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不对?但我想告诉你,无论未来怎样,无论需要等待多久,我都会在这里,陪着你,直到你完全醒来,亲口告诉我你的答案。”

她将他的手贴在自己脸颊,感受着那份粗糙下的温暖潜流。

“等你醒了,我们还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路要走。所以,快点好起来,我的……英雄。”

这一次,监控仪器上的心率曲线,出现了一个平稳而小幅度的、持续数秒的上升波段。仿佛沉睡的雄狮,听到了远方熟悉的呼唤,心脏为之轻轻共鸣。

铁血与柔情,在特殊的病房里交织。一场源于职责与拯救的相遇,正悄然向着生死相托的婚姻盟约升华。而所有的考验,都只为印证那句无声的誓言:心垣为证,此情不渝。新的篇章,伴随着军婚的序曲,正在缓缓揭开帷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