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81章 淬火成钢(续2)

第81章 淬火成钢(续2)(1/2)

目录

第八十一章淬火成钢(续2)

顾锦城那句“以后,慢慢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宋墨涵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她只是微微颔首,专业地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便转身离开了病房,唯有微红的耳根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经历过生死边缘的携手与共,两人之间那种无形的纽带愈发坚韧,却也更加微妙。

危机过后,康复治疗进入了新的阶段。顾锦城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在稳步提升。陆文轩的治疗重点开始转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管理和心理重建,帮助他学习与创伤记忆共存,并构建新的意义。而宋墨涵则专注于顾锦城身体的彻底康复,尤其是那次心脏意外后,她对他的心血管功能监测更为细致。

这天,康复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一位来自西部战区某边防团的上校,姓陈,是顾锦城老部队的现任领导,也是周伟当年的战友。陈上校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高原阳光留下的深刻痕迹,眼神锐利如鹰,但见到顾锦城时,那锐利化为了深切的关怀和不易察觉的痛惜。

“锦城,你小子!”陈上校用力拍了拍顾锦城的肩膀,声音洪亮,“就知道你没那么容易垮掉!”

顾锦城立刻挺直了背脊,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首长好!”

陈上校还了礼,目光落在顾锦城依旧有些苍白的脸上,叹了口气:“周伟的事,我们都很难过。他是好样的,你也是。”他顿了顿,环顾了一下康复中心的环境,目光扫过一旁的宋墨涵和陆文轩,微微点头致意,然后对顾锦城说,“我这次来,一是代表组织看望你,二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意见,也或许能对你有些帮助。”

陈上校带来的,是关于一个特殊任务的回忆和一位关键人物。任务发生在周伟牺牲前半年,一次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进行的跨国界联合反恐演练中,顾锦城所在的突击队负责渗透引导,而配合他们行动的,是一支由军医和卫生员组成的战地医疗救护小组。带领那个小组的,是一位技术精湛、胆大心细的女军医——林曦少校。

“林曦医生,”陈上校的语气带着赞赏,“那可是我们战区有名的‘战地玫瑰’,别看是女同志,在海拔五千米的冰川地带,顶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和七八级的大风,带着医疗小组跟着突击队一起机动,救治了好名受伤的战士,其中包括一名在滑坠中腿部严重骨折的队员,是她硬是在悬崖边上做了紧急固定,保住了那孩子的腿。”

顾锦城的眼神随着陈上校的叙述亮了起来,那段冰与火的记忆仿佛瞬间被激活。他想起了那个在狂风暴雪中依然沉着冷静的身影,想起了她跪在冰面上为战友处理伤口时,睫毛上结满了霜花却依旧专注的神情。那是一次对生理和心理极限的双重考验,医疗小组的存在,尤其是林曦医生专业果敢的表现,给了突击队极大的心理支撑。

“林医生她……现在好吗?”顾锦城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他记得任务结束后,林曦因为严重冻伤和过度疲劳也曾住院治疗。

陈上校神色一黯:“林医生身体恢复后,主动申请调去了更艰苦的高原驻点医院。她说,那里更需要她。不过……”他话锋一转,看向宋墨涵和陆文轩,“我认为,林医生的经历,特别是她在极端环境下处理战伤和应对极限压力的经验,或许对锦城目前的康复,尤其是心理上理解创伤与职责的关系,会有所启发。而且,她本人也对战后心理创伤干预很感兴趣,进行过相关学习。”

这个提议让宋墨涵和陆文轩都陷入了思考。陆文轩首先表示赞同:“引入一位有相似经历、且具备医学背景的同袍进行交流,有时比纯粹的心理治疗更能产生共鸣和认同感,是一种很好的同伴支持(peerSupport)方式。”

宋墨涵则从医疗角度考虑,林曦医生处理高原、极寒环境伤员的经验非常宝贵,或许能对顾锦城后续可能出现的某些身体机能恢复问题提供不一样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她敏锐地感觉到,这位素未谋面的林曦医生,其形象和经历,或许能悄然化解顾锦城心中那份因周伟牺牲而产生的、对女性参与危险任务的复杂心结——那份潜藏的对“失去”的恐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