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104章 边境线上的月光

第104章 边境线上的月光(1/2)

目录

第一百零四章边境线上的月光

宋墨涵坐在病床上,指尖轻轻划过那份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重回校园、完成学业的梦想终于触手可及。然而命运总是善于打乱计划,病房门被推开,厉战锋大步走入,神情严肃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紧急任务,边境爆发武装冲突,伤亡严重。”厉战锋将一份文件递到宋墨涵面前,“一支医疗救援队急需组建,部里和军区点名要你参加。你是我们这里最好的战伤急救专家。”

“不行!”顾锦城几乎是立刻出声反对,他高大的身躯本能地挡在宋墨涵病床前,像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她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而且‘秃鹫’的威胁近在眼前。去战区?太危险了。”

宋墨涵注意到厉战锋眼下浓重的阴影,他一定是为了这次任务连夜未眠。她接过文件,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文件上的红头印章和伤亡数字刺痛了她的眼睛。

“顾队,我理解你的担忧。”厉战锋语气强硬,“但这是联合签发的命令。宋医生的专业能力在此时至关重要。至于安全,你的战术小队将全程护卫医疗队。”

宋墨涵抬起头,目光在顾锦城写满担忧的脸上停留片刻。她深吸一口气,声音虽轻却坚定:“我去。”

“墨涵!”顾锦城低吼,眼中几乎喷火。

“锦城,我是个医生。”她平静地回应,声音里却蕴含着不容撼动的力量,“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无论在什么地方。况且,”她顿了顿,看向厉战锋,“如果‘秃鹫’真的与陈教授和那些生物制剂有关,前线也许能找到线索。”

顾锦城还想说什么,但宋墨涵已经掀开被子下床,开始整理寥寥几件个人物品。他看着她倔强的背影,知道任何反对都已无济于事。

数小时后,一架军用运输机的引擎轰鸣声震耳欲聋。机舱内,医疗队和战术小队各坐一边,气氛凝重。宋墨涵靠窗坐着,望着面,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她。

秦沐风——顾锦城的副手,一个精干的中年士官——低声与顾锦城讨论着安全部署:“根据情报,冲突区域有三股武装力量交错,还不排除有境外势力介入。”

顾锦城点头,眼神冷峻:“分两组轮班,确保医疗区域全天候有人值守。特别是宋医生...”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秦沐风会意地点头。

飞行途中,宋墨涵与医疗队负责人——一位姓周的外科主任讨论了可能面临的伤情类型。周主任年近五十,经验丰富,但对战地环境显然不太适应,不时擦拭额头的汗水。

“我们带的血浆恐怕不够,”宋墨涵指出,“需要立即与当地血站建立联系,同时动员能够献血的士兵。”

周主任惊讶地看着她:“你以前在战地医院工作过?”

宋墨涵眼神一暗:“没有,但我受过系统训练。”她没有提及那段训练正是与顾锦城相识的开始,也没有说那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生物恐怖袭击。

到达目的地时,硝烟味扑面而来。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坐落在一片相对平坦的山谷中,远处枪炮声零星可闻。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血腥和尘土混合的刺鼻气味。

宋墨涵几乎立刻投入了工作。她换上手术服,戴上口罩,眼神专注而冷静,仿佛之前的虚弱从未存在过。伤员源源不断地被抬进来,炸伤、枪伤、复合伤...情况比想象的更惨烈。

顾锦城和他的队员负责外围警戒和协助转运重伤员。他看着宋墨涵在简陋的手术台前,手指稳定地握着手术刀,清创、缝合、止血,汗水浸湿了她的鬓角,她却连抬手擦一下的时间都没有。那个在他面前会脆弱、会流泪的女人,在这里,是所有人的支柱,是生命与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种混杂着心疼、骄傲和无法言说的恐惧在他心中翻涌。

第三天下午,顾锦城刚将一名腹部中弹的战士抱上手术台,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响和爆炸声,距离极近,临时医院的帐篷都被气浪震得剧烈晃动。

“敌袭!隐蔽!”外面传来队员的吼声。

帐篷内的医护人员出现了短暂的慌乱。一名年轻护士尖叫着蹲下,医疗器械被打翻在地。顾锦城下意识就要朝宋墨涵冲去,却见她只是动作微微一顿,头也没抬,对旁边的护士沉声命令:“继续输血!吸引器!”她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停滞,仿佛外面的枪林弹雨与她无关。

顾锦城脚步停住,握紧了手中的枪,转身对队员们打了个手势,更加警惕地守护着这片小小的安全区。他明白了,在这里,他守护她的方式,就是守护好她能够安心救人的这片空间。

袭击持续了约二十分钟后被击退。秦沐风带着一身硝烟味回来报告:“小股敌人,像是试探性攻击,已经撤退了。”

但紧接着,一个更严峻的挑战摆在了面前。一名战士伤势过重,需要立即进行开胸手术解除心脏压塞,但随队的心胸外科医生在刚才的袭击中被弹片划伤了手臂,无法进行如此精细的操作。

“我来。”宋墨涵站了出来。她并非心胸外科专科,但在战地急救培训中,这是必须掌握的保命技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