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北斗下的守护与裂痕(1/2)
第一百二十章北斗下的守护与裂痕
处理完李猛的紧急情况,营地陷入一种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怪异氛围。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看不见的电荷,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山雨欲来的滞涩感。宋墨涵强行命令顾锦城回帐篷休息,重新处理他因用力过度而崩裂的伤口。帐篷内,医用酒精和血腥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令人心悸的气息。
“你的伤口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宋墨涵小心翼翼地揭开染血的绷带,眉头紧锁,“再这样下去,会留下永久性损伤的。”
顾锦城靠在简易的行军床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她。看着她低垂的眼睫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专注的神情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以及那双稳定而灵巧的手——这双手,刚刚才在混乱中精准地完成了一次高难度的静脉注射,挽救了一名战士于疯狂边缘。
“墨涵。”他低声唤她,打破了沉寂。
宋墨涵系好绷带最后一个结,确保松紧适度,才抬起头,眼中是未加掩饰的担忧:“你需要绝对的休息,不能再参与高强度对抗或……”她顿了顿,没有说出那个显而易见的风险——与他父亲团队可能发生的冲突。
顾锦城没有接话,只是伸出右手,轻轻握住她微凉的手指,包裹在自己温热粗糙的掌心。“刚才,你很勇敢。”他说的不是“厉害”,不是“专业”,而是“勇敢”。这个词,从一个铁血军人口中说出,分量极重。它包含了对她直面危险的赞许,对她临危不乱决策的肯定,更包含了那份在看到她冲向前线时,自己心中涌起的、几乎要冲破理智堤坝的恐惧。
宋墨涵的心尖微微一颤,反手握住他的手指,力道紧了紧。“那是我的职责。”她声音很轻,却坚定,“就像你守护整个营地和任务一样,我守护每一个需要救治的生命。只是……”她抬眼,直视他深邃的眼眸,“锦城,我担心下午。你父亲他们带来的理念,如果与我们的底线发生冲突,你……”
“没有如果。”顾锦城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底线就是底线。战士的生命和心智健全,高于一切科研价值。这是我作为现场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原则,也是……”他微微停顿,目光柔和下来,如同冰雪初融的深潭,“也是我们共同坚守的信念。下午,你只需陈述你的医学观察和林薇的心理评估数据,客观,冷静。其他的,交给我。”
他的话语像一块磐石,稳稳地压住了宋墨涵心中翻涌的不安。她点了点头,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令人心安的温度和力量。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爱情早已褪去了风花月月的外衣,沉淀为一种更深沉的东西——是信任,是理解,是背靠背作战的托付,是灵魂与信念的高度契合。
就在这短暂的温情时刻,帐篷外传来一阵刻意加重的脚步声。欧阳婧的声音响起:“顾队长,教授让我来询问一下,下午的会议是否需要我们提供额外的安保建议?”
她的出现恰到好处地打破了帐篷内的私密空间。宋墨涵下意识地想抽回手,却被顾锦城紧紧地握住。他头也不回,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峻:“不必,营地安保由我全权负责。请转告教授,会议准时开始。”
帐篷外的欧阳婧静默了一瞬,才应了声“是”,脚步声渐渐远去。宋墨涵能感觉到,这个年轻的女科学家对顾锦城的态度并不简单,那是一种混杂着专业认可、个人好奇,或许还有一丝不甘的复杂情感。
下午两点,临时会议室(由最大的指挥帐篷扩充而成)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长条桌一侧,坐着以顾知行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他们衣着光鲜,设备精良,带着一种来自更高层级的、疏离而权威的气场。欧阳婧坐在顾知行身侧,目光不时扫过对面的宋墨涵,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
另一侧,则是刘教授、林薇、宋墨涵,以及几位核心研究人员,代表着连日来在此地艰苦奋战、掌握第一手数据的前线团队。林薇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坚定,她面前摊开着厚厚一叠心理评估报告。
顾锦城作为军事负责人,坐在主位,面色沉静,左肩的绷带在作训服下微微隆起,无声地诉说着之前的凶险。
会议伊始,便充满了无形的硝烟。
顾知行教授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展示了他团队带来的初步分析报告。三维投影上,死亡谷的地下结构以惊人的精度呈现,那个被怀疑的“天然共振腔”被重点标注,其内部几何形态的规则性和能量流场的异常集中度,确实远超普通地质构造。
“各位,”顾知行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对面,“根据我们的模型推演,这个结构不仅可能被远古文明干预过,它更可能是一个……尚未完全激活的‘能量枢纽’。其内部蕴含的能量等级,远超我们之前的预估。如果能够找到安全引导甚至控制其释放的方法,其战略意义和科研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我们甚至怀疑,它与某种超越当前物理认知的维度现象有关。”
他用了“战略意义”、“控制释放”以及“维度现象”这样的词汇,让刘教授这边的团队成员脸色都微微一变。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低声与同伴交换着震惊的眼神。
“顾教授,”刘教授忍不住开口,语气谨慎,“我们认同这个结构的特殊性。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潜在的、巨大的不可控风险。今天上午李猛的事件,就是最直接的警告。林博士的评估显示,这种能量场对意识的影响是普遍且深入的……”
“风险与收益总是并存,刘老。”顾知行语气平淡地打断,带着一种科研工作者常见的、对“意外”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个别人员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更严格的防护和心理筛查来规避。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个别案例就放弃对如此伟大发现的深入探索。欧阳博士带来的最新设备,正好可以解决这部分担忧。”他示意了一下欧阳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