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黎明集结(1/2)
第二百三十八章黎明集结与生命刻度
黎明的集结哨音,尖锐如淬火的钢针,毫不留情地刺破了基地残存的最后一丝宁静与温情。顾锦城几乎是随着哨音的最后一个尾音骤然起身。前一秒还沉浸在离别情绪中、流露着罕见脆弱的男人,此刻已如同被无形的手重塑——眼神锐利如锁定猎物的鹰隼,脊梁挺直如雪压不弯的劲松,周身散发出“龙焱”指挥官独有的、混合着铁血与冷冽的气息。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实质般落在宋墨涵脸上,那一眼,复杂如万丈深渊,糅合了千般不舍、万般嘱托,以及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破釜沉舟的决绝。没有一句多余的告别,他决然转身,大步流星地融入门外那片急促而有序流动的墨绿色洪流之中,背影迅速被清冷的晨曦与基地钢铁的冷硬线条所吞没,仿佛从未有过片刻的柔软。
宋墨涵下意识地追到门口,冰凉的门框硌着她的掌心,手指因过度用力而泛白。她没有再让眼泪落下,只是用力睁大眼睛,仿佛要将那个渐行渐远、承载了她所有牵挂的背影,死死地、分毫不差地刻印在灵魂最深处。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身上特有的、混合着淡淡硝烟与清爽皂荚的气息,但这令人心安的味道,正被走廊里穿梭不息的、带着浓重机油和尘土味道的风,迅速吹散、稀释,直至虚无。
基地彻底进入了齿轮严丝合缝的战时状态。宋墨涵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核心生活区与实验室,但她并未允许自己沉溺于离别的哀伤。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此刻,她能给予顾锦城最大的支持,不是担忧的眼泪,而是守好后方的稳定,并破解那个萦绕在他们头顶的技术谜题。她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扎进了实验室,与林浩轩带来的、代号“烛龙”的技术团队进行高强度对接。
“烛龙”团队,名不虚传。成员个个沉默寡言,行动高效如精密仪器,他们的技术风格凌厉、精准,带着浓厚的实战应用和逆向工程色彩,与宋墨涵所熟悉的、严谨而循序渐进的学院派研究方式截然不同,甚至可说是格格不入。交叉比对“幽灵”组织技术特征与林浩轩带来数据的过程,异常艰辛且充满火药味。海量的数据、晦涩难懂的加密算法、还有那台关键信号放大装置中蕴含的、带着明显非对称和超前技术特征的生物信息采集模块,如同无数条纠缠在一起的毒蛇,让人无从下手。争论,尤其在技术路径的判断上,时有发生。
“宋博士,”“烛龙”团队中一位代号“暗码”、神色冷峻的年轻男子率先发难,他的声音如同敲击键盘般毫无起伏,“您构建的神经信号衰减模型,其基础数据库过于‘干净’,是基于和平时期的公开研究成果。而‘牧羊人’的技术,早已跳出了这个框架,充满了混沌与不可预测性。我建议,放弃传统的、基于已知逻辑的溯源,直接进行黑箱逆向暴力推演,效率更高。”
实验室的白炽灯光下,宋墨涵的面色因连续熬夜而显得有些苍白,但她的眼神却清亮如寒星,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没有退缩,直接指向中央屏幕上一条异常波动的、犹如癫痫病人脑电图的曲线,声音清晰而有力:“放弃基础模型,就等于在迷雾中放弃了唯一的逻辑锚点和指南针!看这里——采集模块的激发模式,并非完全无序,它是在试图粗暴地模拟生物大脑海马体区域神经突触的量子隧穿效应!虽然手段原始而残忍,但其目标指向性极其明确——它不仅要读取目标的表层思维,更想野蛮地穿透屏障,直接触及并篡改记忆底层!要实现这种程度的入侵,必须依赖极其精细且特定的生物电信号作为引导和钥匙。如果我的‘神经织网’主动屏蔽理论能够提前介入,或许能在其‘开锁’的瞬间进行干扰甚至反制……”
她的坚持并非源于学者的固执,而是基于对生命科学本质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直觉般的、对“牧者”技术背后那种漠视生命尊严的愤怒。在一次几乎要拍桌子的激烈技术辩论后,她凭借对生物电信号微妙差异的惊人敏锐直觉,成功修正了“烛龙”团队一个关于信号滤波的关键算法参数。这一修正,竟使得对那台放大装置潜在干扰模式的识别率,硬生生提升了七个百分点!
当验证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整个“烛龙”团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连最为挑剔、向来眼高于顶的“暗码”,再次看向宋墨涵时,那审视的目光中也少了几分冰霜,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对真正实力的认可。无形的坚冰,开始在专业与共患难的氛围中悄然融化。
就在宋墨涵于数据海洋和算法迷宫中争分夺秒时,深入“幽灵谷”先遣区域的“龙焱”与“影刃”联合小队,正经历着远超预估的、来自大自然的恶意考验。
“幽灵谷”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山谷。它是一片被强大且混乱的地磁异常、以及某种未知能量场所彻底笼罩的原始雨林区域。这里,巨大的板状根、缠绕的藤蔓与遮天蔽日的树冠共同编织出一个幽暗、潮湿、几乎无法透气的绿色牢笼。空气中弥漫着带有腐殖质甜腻气息的致命瘴气,电子设备在这里沦为废铁,连经过特殊加固的卫星通讯也时断时续,传回指挥中心的,只有夹杂着刺耳静电噪音和诡异低频嗡鸣的、破碎不堪的语音片段。
“……遭遇……活性藤蔓……重复,植物具攻击性……带有强烈神经毒性……三人轻伤……已注射通用解毒剂……效果不佳……正在后撤……”通讯员断断续续、带着急促喘息的声音,让后方指挥中心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宋墨涵在获准听取的片段信息中捕捉到关键词时,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活性藤蔓?神经毒素?她立刻像猎豹般扑向自己的终端,十指如飞,同时调取了之前陈刚中毒事件的全部详细数据,以及她自己对“幽灵”原始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所有研究笔记和推演模型。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脑中闪电般形成——这极有可能是“牧羊人”利用“幽灵”毒素为蓝本,结合这片区域的特殊生物群落,开发出的生物防御武器变种!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不再是抑制神经,而是转向更凶险的、诱发神经持续高度兴奋直至衰竭的中毒路径!通用的广谱解毒剂非但无效,甚至可能成为加速反应的催化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