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249章 医嘱

第249章 医嘱(2/2)

目录

顾锦城沉默了一瞬。在任务中途,尤其是身处未知险境时主动进行休整,对他这种习惯于冲锋陷阵、将自身续航压榨到极限的军人而言,并非本能。但频道那头传来的,是她融合了顶尖专业知识与刻骨铭心情感的、独一无二的关怀。他无法拒绝,也不想拒绝。这声命令,是他在这冰冷遗迹中,能触摸到的唯一温暖与锚点。

“收到。执行休整指令。”他低沉回应,依言后退几步,彻底远离那仍在无声流淌符号的幽蓝圆形结构,靠在一处相对干净、带有冰冷触感的断裂金属壁旁。他取下头盔,战术灯的光芒照亮了他略显苍白的面颊、紧抿的薄唇以及额角与鬓边未干的汗迹。他拧开水壶,缓慢而认真地小口补充水分,感受着液体滋润干涸喉咙的感觉;然后取出高能量压缩食物,机械却有效地咀嚼吞咽,为消耗殆尽的躯体注入燃料。接着,他严格按照宋墨涵的指示,开始活动异常僵硬、甚至能听到细微“咯咯”声的脖颈和紧绷如石的肩膀,每一个拉伸动作都标准得如同在执行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军事任务,透着一种令人心疼的刻板与认真。

基地主控室内,众人看着大屏幕上那个服从医嘱、默默恢复体力的男人,气氛微妙而复杂。苏晴轻轻碰了碰宋墨涵的手臂,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感慨:“看,他还是只听你的。”这句话里,包含着太多的意味。能让顾锦城这样的男人,在生死一线的探索任务中,心甘情愿地按下暂停键,接受如此“人性化”甚至略显“脆弱”的指令,遍观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宋墨涵能做到。

宋墨涵没有回答,只是紧抿着唇,目光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柔和却精准地落在那个身影的每一个细节上。她看到他在拉伸肩背时,因牵动某处旧伤而几不可查地微微蹙起的眉头;看到他即使处于休整状态,也依旧保持高度警觉、不时快速扫视四周黑暗环境的眼神;看到他喝完水后,下意识地握了握拳,似乎在确认力量的恢复程度。她的心,也跟着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而牵动、揪紧。

十分钟的强制休整短暂却至关重要。顾锦城重新戴上头盔时,眼中的血丝褪去少许,虽然深层次的疲惫依旧如影随形,但那种源于身体极限警告的细微颤抖已经平息,呼吸也变得更加悠长平稳。

“生理状态初步恢复。疲劳度降低至可接受范围。”他报告道,声音恢复了几分往日的沉稳力度,“请求下一步行动指示。是否尝试对信息流进行主动交互?例如,使用标准接触协议或发送基础数学概念?”

宋墨涵立刻将目光投向秦嵘和周启明。

秦嵘沉吟片刻,谨慎地回应:“信息流的主动交互性质完全未知,风险等级无法评估。在未完成基础解析前,贸然刺激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能量场再次失控。建议优先完成对圆形平台周边五十米半径内的环境安全确认,并寻找任何可能与信息流产生、控制相关的物理线索或其他隐藏出入口。我们需要更多拼图。”

周启明的数据支持紧随其后:“附议。根据能量场活跃度衰减曲线模型预测,该信息流结构的稳定输出状态预计可持续四至六小时。时间窗口尚属充裕,不建议在风险收益比不明的情况下采取激进策略。优先进行环境数据采集与建模。”

宋墨涵综合各方意见,迅速做出决断,她的声音通过频道清晰传来:“锦城,优先级变更。放弃首次接触尝试。重复,暂不与信息流进行任何形式的直接交互。你的新任务是,对圆形平台周边五十米半径,进行细致勘察,寻找任何异常结构、符号刻痕、能量残留迹象或可能的次级通道。保持通讯频道绝对畅通,任何生理或感知上的异常,无论多么细微,必须立即报告。”

“明白。执行勘察任务。”顾锦城没有丝毫犹豫,战术手电的强光光柱再次如利剑般划破核心区的浓重黑暗,他开始以幽蓝平台为中心,迈着稳健而警惕的步伐,进行系统性的勘察。他的身影在巨大而残破的遗迹结构中移动,仿佛孤独的航行者探索着被时光遗忘的彼岸。

主控室内,宋墨涵看着屏幕上那个重新投入任务、在幽蓝光芒映照下如同孤峰般坚定前行的背影,轻轻舒了一口气,但目光依旧如同最忠诚的卫星,紧紧锁定着他的一切数据。她知道,危机只是暂时潜伏,前方的未知依然深不可测,而那所谓的“精神烙印”,如同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会再次引发风暴。

他,为了任务与守护的承诺,将内心的恐惧与旧日的伤痛死死压在心底,以钢铁之姿,沉默地对抗着一切内外的风险。

她,为了他与肩负的使命,将无尽的担忧与刻骨的柔情凝于指尖与屏幕之前,用最专业的学识与最坚韧的无声守候,为他构筑起一道看不见却最坚实的生命防线。

在这极端环境与冰冷数据交织的生死战场上,他们的爱情,无需轰轰烈烈的宣言,早已融入每一次心跳的共振,每一次呼吸的同步,与每一次跨越生死界限的、绝对信任的守护之中。这守护,此刻化作了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化作了频道里清晰的医嘱,也化作了黑暗中,他明知危险却依然向前的每一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