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345章 生命信号和她的箴言

第345章 生命信号和她的箴言(2/2)

目录

顾锦城精神一振,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他的身份是?”

“他叫陈越,曾是国家科学院下属,‘零域’前沿物理研究所最年轻的首席研究员,理论物理学和异种材料学领域的双料天才。三年前,他带领一支十人精英团队,前往西部代号‘昆仑墟’的无人区进行一项高度机密的科考任务,任务内容涉及异常能量信号探测。之后,整个团队与总部失去联系,搜索无果……官方记录最终定性为因遭遇极端罕见沙暴,全员遇难。”

失踪三年的顶尖科学家,独自一人出现在这片被封锁的禁区,身上带着可能克制外星菌毯的神秘物件……所有的线索,都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再次牢牢地指向了那个诡异莫测的地下空间,以及三年前那场被掩盖在风沙与官方辞令下的、不为人知的惊天变故。

“我明白了。”顾锦城沉声道,眼神锐利如刀,“我们会在他苏醒后的第一时间,进行谨慎且必要的询问。他身上可能携带着关乎整个事件真相的关键信息。”

结束通讯,顾锦城步入分析室。宋墨涵已经全副武装,穿着厚重的全覆盖式防护服,正站在高级操作台前,利用各种精密探头和能量场发生器对那个黑色小圆盘进行非侵入式扫描。看到她被笨重装备包裹却依然挺拔、专注坚定的身影,顾锦城心中那股因局势急转直下而翻涌的焦躁与寒意,奇异地平复了几分,仿佛找到了坚实的依靠。

他将屏蔽箱放在指定位置,走到她身边,隔着两层防护面罩,低声将霍将军通报的关于陈越的身份信息告诉了她。

宋墨涵操作仪器的手微微一顿,抬头看向他,防护面罩后的眼眸清澈而深邃,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三年前的天才首席……‘零域’研究所,我听说过,他们在非传统能量领域的研究非常超前。看来,那个地下空间隐藏的秘密,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还要深邃和复杂。这个陈越,很可能不仅是幸存者,更是三年前那场变故的亲历者,甚至是……知情者。他可能是我们揭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前提是他能醒过来,并且他的精神状态允许他提供有效信息,同时愿意合作。”顾锦城语气沉稳,带着一贯的审慎与冷静。他深知,在经历了如此诡异的事件和长时间的隔离\/逃亡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可能比身体创伤更难愈合。

就在这时,检测仪器发出了一连串清脆的提示音。初步分析结果出来了:这个黑色小圆盘的材料构成与地下机械系统的主体结构有部分相似之处,都含有未知的合金成分,但其内部能量回路的运行模式,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逆相位”或者说“中和”特性,与能量源那种充满侵略性、破坏性的脉冲截然不同。

“它像是一个……专门设计的‘能量干扰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局部稳定器’?”宋墨涵若有所思,指尖在虚拟屏幕上划动着数据流,“如果地下能量源释放的狂暴脉冲是试图点燃一切的‘野火’,那这个东西散发出的能量场,可能就是能够降温、隔离的‘微凉细雨’。它无法从根本上扑灭源头的大火,但或许能保护持有者在一定范围内不被‘灼伤’,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抑制‘火势’的蔓延。”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再次深入地下、接近甚至设法稳定那个危险能量源的可行性大大增加了。

顾锦城立刻开始在心中构思新的行动方案。有了这个“干扰器”作为原型和参照,加上即将抵达的、擅长特种作战和异常环境适应的“暗影”小队支援,或许可以尽快组织一支精干的小型突击队,携带基于此原理紧急开发或优化的防护装备,再次进入地下空间,尝试突破菌毯和能量脉冲的阻碍,接近核心能量源,获取更直接的数据,甚至寻找将其稳定或关闭的方法。

他将这个初步构想低声告知了宋墨涵。

宋墨涵沉默了片刻,她知道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打破僵局、拯救乔林并弄清真相的道路,但也深知其中的巨大风险。能量源的脉冲如此不稳定且强大,那个古老的外星机械系统内部还有多少未知的防御机制或陷阱?菌毯在持续强能量刺激下会产生何种不可预料的变异?陈越的出现是巧合还是有意引导?一切都是未知数,每一步都可能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抬起头,目光穿透两层防护面罩,直直地看向顾锦城那双深邃如夜的眼眸,仿佛要直视他的灵魂:“行动方案我原则上同意,相关的技术支撑、设备改造和能量分析,我会带领团队全力负责,尽快拿出可行性方案。但是,顾锦城,”她第一次在如此正式、关乎生死决策的场合,如此清晰地叫出他的全名,语气郑重如同立誓,“你必须答应我,在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时,把你的伤情、队员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装备的可靠性放在首位考虑。你不是冰冷的战争机器,不能一味牺牲,你是他们的指挥官,是他们的主心骨,也是……”她顿了一下,声音略微低了下去,却更加清晰、坚定,带着一丝不容反驳的专业性关怀,“……也是我这个技术负责人,需要确保其处于最佳运作状态的、最重要的‘战略协作单元’。”

她没有说出口的那个更深层次的词,在彼此心照不宣的凝视中无声地流淌。

顾锦城凝视着她,防护面罩的阻隔让她的面容有些模糊,但那双眼睛里的光芒,却比任何时刻都要明亮、坚定,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关怀与科学家特有的严谨和坚持。那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在极端环境下对生命价值、对团队责任、对使命成功率的最高尊重。

他缓缓抬起右手,隔着厚厚的防护手套,无法再感受到她手背的温度,但他依然做出了一个轻覆在她戴着手套的手背上的动作,姿态庄重而充满力量。

“我保证。”他沉声回应,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掷地有声,“我会评估所有风险,制定最稳妥的方案。我会把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完整地带回来。这不是请求,是命令,是我对我自己的死命令。”

分析室内,冰冷的仪器依旧在低沉嗡鸣,屏幕上滚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数据流,远方传来的能量脉冲扰动和战友病房里生命监护仪的警报声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但在这一方被紧张氛围包裹的空间里,在两个被厚重防护服包裹、仿佛与外界隔绝的身影之间,一种基于绝对信任、共同信念与难以言喻情感纽带的力量在无声地流淌、汇聚、加固。

他们不仅是肩负重任的战士与医生,铁血指挥官与顶尖科学家,更是即将携手并肩、闯入未知深渊探查真相的同行者。而那份在生死考验与并肩作战中淬炼出的情感,便是照亮前路最温暖、也最坚韧不屈的光。

宋墨涵反手,用力握了一下他覆盖在自己手背上的、戴着厚重手套的手,隔着层层阻碍,传递着决心与支持。

“好,”她简短的回应里蕴含着无限的信任,“我信你。”

新一轮的、或许将决定命运的暴风雨即将来临,但他们已做好准备,携手共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