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无声的共振和生命重量(2/2)
“频率偏移量delta调整至0.73……能量输出峰值维持恒定……启动反向阻尼矩阵……”她低声喃喃,语速极快,像是在进行一场与无形敌人的无声搏斗,又像是在吟诵着关乎生死的咒文。整个医疗区的工作人员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主控台上,等待着结果。
终于,当最后一个关键参数被确认输入,主控台发出一声柔和而绵长的提示音,屏幕上那剧烈波动的能量曲线,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抚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减、回落,最终稳定在安全阈值之内。乔林的生命体征数据也随之从先前的轻微波动中恢复平稳。
“成功了!谐波场输出稳定,强度回升至设计值百分之一百零五!反向干涉起效了!”王技术官激动地几乎跳起来,声音带着颤音报告道。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顾锦城的声音再次传来,那份紧绷感明显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沉稳:“‘暗影’小队报告,外围能量干扰减弱,谐波场恢复稳定,已突破b7区。干得好,墨涵。”
他没有说“宋博士”,而是在这生死一线的紧张间隙,下意识地用了更亲密的称呼。这两个字透过冰冷的通讯器传来,却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和温度,重重地落在宋墨涵的心上,让她一直紧绷的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她轻轻吁出一口憋了许久的气,这才感觉到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冰凉地贴附着肌肤。
短暂的危机宣告解除,但所有人都明白,战斗远未结束。宋墨涵强迫自己从成功的短暂松弛中迅速冷静下来,开始复盘刚才那惊心动魄的几十秒内记录下的所有数据异动。很快,一个被之前混乱掩盖的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在能量共鸣达到峰值的那一刻,乔林的大脑皮层活动监测图上,出现了一段极其短暂(不足0.1秒)但异常规律的波动!这波动不同于昏迷状态下近乎平直的基线,也不同于正常思维的杂乱无章的电信号,更像是一种……被动的、高强度的信息接收或某种特定的反馈机制?
这个发现让她心头猛地一跳,一个大胆的猜想开始浮现。她立刻调取了乔林自昏迷以来所有的脑波监测记录,开始进行更深度的比对和模式分析。也许,乔林的昏迷并非单纯的生理机能受损或能量侵蚀导致的休克?他的大脑,可能正在以一种他们尚未理解的方式,被动地、或者说被迫地与那个神秘的“昆仑墟”核心,或者说与那个作为钥匙的黑色圆盘,进行着某种深层次的、危险的信息交互?而这次能量共鸣,意外地放大并短暂揭示了这一过程?
与此同时,指挥中心接到了“暗影”小队成功突破b7区高强度防御带,进入相对稳定的d1缓冲区的报告。然而,顾锦城脸上并未见到丝毫轻松。根据陈越拼死带回的情报和基地之前的侦察碎片,从d3区通往核心节点的最后一段路,才是真正的“死亡走廊”。那里的菌毯活性据信是外围区域的数倍以上,并且极有可能存在着不同于普通感染体的、未知形态的、更具攻击性的生物或能量防御机制。
他接通了与应急接应小队的通讯频道,声音冷峻如铁:“检查所有装备,保持最高警戒。五分钟后,按原定计划向b7区边缘推进,建立前进支援点,随时准备接应‘暗影’小队撤退,或提供火力掩护。”
“是!接应小队明白!”频道那头传来铿锵有力的回应。
命令下达,顾锦城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扫过监控墙上那个属于医疗区的分屏。他看到宋墨涵正凝神盯着屏幕,侧脸在冷光的映照下显得异常专注和坚韧,微蹙的眉头显示她正沉浸在某个难题之中。他知道,以她的敏锐和执着,一定又从刚才的危机中发现了什么新的线索。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空间,一个运筹帷幄于指挥中枢,一个争分夺秒于科研前线,却仿佛并肩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用各自的知识、勇气和信念,为着同一个渺茫却必须抓住的目标拼尽全力。
就在这片大战间隙的、充满压抑等待的寂静中,一个略显虚弱、却异常清晰的声音,毫无预兆地同时接入了顾锦城和宋墨涵的加密通讯频道,带着一丝刚刚苏醒后的不确定和沙哑:
“顾队……宋博士……能听到我吗?我是陈越。”
顾锦城和宋墨涵皆是一怔,随即同时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陈越的声音继续传来,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却又蕴含着某种急于倾诉的迫切:“我刚刚恢复意识……关于……关于那个黑色圆盘……在被它影响的过程中,我好像……看到或者说感知到了一些碎片……我可能……想起了一些关键的事情……”
新的线索,在经历又一轮生死考验的间隙,悄然浮现。
希望的火种,似乎又在沉重得令人窒息的黑暗中,顽强地摇曳着,再次微弱地亮了起来。
而那份基于绝对信任、深刻理解与并肩作战而孕育的爱情,在这由冰冷钢铁、诡异菌毯与死亡威胁共同构筑的残酷背景下,无声却磅礴地流淌着,成为了支撑彼此穿越绝境、迈向未知的最深沉、最坚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