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磐石与暖光(1/2)
第三百六十一章
宋墨涵在医护兵的护送下回到宿舍。当冰冷的金属门在身后轻轻合拢,发出“咔哒”一声轻响时,医疗区内那种无处不在的消毒水气味、仪器规律的滴答声以及弥漫在空气里的紧张与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彻底隔绝。她背靠着门板,冰凉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递到皮肤,让她因高度集中而有些发热的头脑稍微清醒了一些。
一直强撑着的、如同拉满弓弦般的精神,在这一刻终于松懈下来。排山倒海的疲惫感瞬间将她淹没,身体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连指尖都在不受控制地微微发颤。她甚至能听到自己太阳穴血管突突跳动的声音。
然而,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并非是操作台上那些惊心动魄、稍纵即逝的数据流,也不是能量核心狂暴时刺目的光芒,而是顾锦城按在她肩头那沉稳而有力的重量,是他军装袖口处因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训练而留下的、不易察觉的细微褶皱,是他那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你救了两个人”,以及最后那句带着命令口吻,却难以掩饰其下深沉关切的——“你需要休息”。
她下意识地低头,鼻尖萦绕着军装上残留的、属于他的气息。那是一种冷冽的、如同雪松混合着金属的味道,其间又隐约掺杂着淡淡的硝烟味与基地标准清洗剂的味道。这味道并不算柔和,甚至带着生人勿近的疏离感,但此刻,它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奇异地驱散了她心底深处因那次近乎赌博的冒险救治而产生的后怕与寒意。她不由自主地拢紧了身上那件过于宽大的、还带着他体温余韵的外套,仿佛这样就能汲取到那份属于他的、磐石般坚定而可靠的力量。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疯狂叫嚣着需要睡眠,但过度消耗后异常活跃的神经却让她难以立刻入眠。她强迫自己躺在那张略显坚硬的单人床上,闭上眼睛,眼前却如同走马灯般交替浮现着各种画面:李铭生命监测仪上那微弱却顽强起伏的能量曲线;“铁砧”队长在能量冲击下痛苦痉挛的身体,以及他即使意识模糊也依旧紧抿的嘴角;还有周锐小队传回的、那些蕴含着奇异、非自然规律的菌类化石图像,它们在幽暗的遗迹深处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遥远的秘密。
“古老”、“稳定”、“秩序”……这些词汇在她疲惫却异常兴奋的思维中盘旋、碰撞。一个模糊但极具诱惑力的研究方向开始在她脑中成形:如果遗迹深处探测到的那个强大而稳定的能量信号,与李铭体内狂暴的孢子能量在某种程度上同源,但层级更高、更具“秩序”,那么它是否不仅能像“定海神针”一样彻底安抚并治愈李铭,甚至能以其蕴含的“秩序”信息,反过来帮助修复“铁砧”队长可能因能量冲击而受损的神经网络?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加速,尽管前路未知,但至少,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清晰的可能性。
---
与此同时,基地指挥中心,灯火通明。
顾锦城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身姿依旧笔挺如劲松,仿佛永远不会疲惫。但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眼底深处不易察觉的些许血丝,以及眉宇间一丝难以化开的凝重,泄露了他同样承受的巨大精神消耗和压力。他刚刚听取了医疗官关于李铭和“铁砧”队长的最新详细汇报——李铭的状态依旧如同风中残烛,极其脆弱,但万幸的是暂时稳定在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上;而“铁砧”则如预期般,出现了明显的短期记忆缺失和运动协调障碍,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恢复性训练。
“通知后勤部门,启动优先级预案,无条件优先保障‘铁砧’队长康复所需的一切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治疗器械、神经营养剂和心理咨询支持。”顾锦城的声音带着一丝因长时间未休息而产生的沙哑,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明确,不容置疑,“另外,以我的最高权限,向地球总部发送加密等级为‘深红’的报告,详细说明此次特殊医疗干预的全过程、理论依据、风险评估及初步结果,重点申请调拨目前最高级别的神经修复药剂和相关领域的生物能量研究专家,特别是对非地球生命能量形式有深入研究的学者。”
“是,指挥官!”副官立正领命,快速记录着指令。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补充道:“指挥官,科学理事会那边……已经连续发来三封措辞严厉的质询函,要求我们在二十四小时内对‘未经伦理委员会预先批准、擅自进行高风险人体能量交互实验’一事,做出正式且详细的解释,并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力。”
顾锦城目光骤然一冷,指挥中心的气温仿佛都随之降低了几度。他的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千钧之力:“回复理事会:基地目前处于《深空探索紧急事态法案》第三章第七条所定义的‘最高安全威胁期’,一切行动,包括宋墨涵博士的医疗干预,均在该法案授权范围内,其唯一且最高目的是挽救两名对人类深空事业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成员的生命。详细的事件报告、数据记录及伦理必要性说明,已通过加密信道同步发送至理事会主席办公室。在基地最高安全威胁正式解除之前,作为现场最高指挥官,我有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和任务进行。”
他不需要,也不屑于向那些远离前线、只在数据堆和安全条款中打转的官僚们详细解释。解释在那生死一线的时刻,一个指挥官是如何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凭借对下属能力和局势的判断,压下内心的波澜,做出最决断的选择;解释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是如何顶着可能毁掉职业生涯甚至面临指控的巨大压力,将理论与勇气结合,爆发出惊人的潜能。那份他给予的绝对授权,那份彼此间无声建立的信任,以及宋墨涵最终展现出的力挽狂澜的能力,其价值远非几封坐在舒适办公室里写出的质询函可以衡量。
处理完这些必要却冗杂的事务,他挥退了副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偌大的指挥中心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巨型全息星图运行时发出的微弱嗡鸣。他独自走到巨大的观察窗前,深邃的目光穿透高强度玻璃,凝视着下方依旧灯火通明、忙碌而秩序井然的医疗区。他的目光最终越过层层隔断,落在了那片属于科研人员休息区的方向,准确地聚焦在宋墨涵宿舍所在的位置。
那个看似纤细柔弱、初来时甚至带着些许学院派天真的女人,体内却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坚韧、冷静和智慧。在指挥台上,她是需要他统筹资源、排除干扰、全力保护的宝贵科学家;但在那间危机四伏的医疗室里,在那一刻,她是不顾自身损耗、与他并肩作战、可以毫无保留将后背与信任托付的战友。
一种陌生的、带着暖意的情绪,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流,在他常年如同冰封湖面般冷硬的心湖中,漾开一圈细微却清晰的涟漪。这感觉比他面对最凶猛的异星生物、布局最复杂的战术难题时,更加难以捉摸和掌控,它柔软而缱绻,带着不确定性,却……奇异地并不让他感到排斥,甚至心底某处,因此而泛起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安宁。他想起她因虚脱而苍白的脸颊,想起她道谢时微红的眼眶和那份努力维持的镇定,想起她拢着他的外套,顺从地、带着些许踉跄离开时的背影。这画面,比他记忆中任何一场辉煌的胜利或惨烈的牺牲,都更加清晰地烙印在脑海里。
---
宋墨涵并没有休息太久。深度睡眠四个小时后,她在多年形成的、精确如同机械的生物钟驱使下醒来。身体的极度疲惫感缓解了大半,虽然肌肉依旧酸软,但思维的清晰度已经恢复。精神的紧迫感和对两名伤员状况的牵挂,促使她立刻起身,动作利落地洗漱、换上了干净的基地制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