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叛逆的念头(2/2)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而深邃。
“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他低声自语。
他不能盲目行动。他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系统的行为逻辑,需要设计一个万无一失的“安全阀”,需要在动手之前,尽可能多地复刻出一二级科技,为可能到来的、系统解锁后的信息洪流做好准备。
这或许是一次豪赌,但为了在黑暗森林中为人类争取那微弱的曙光,他愿意去计算每一步的概率,去冒这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风险。
挖掘系统秘密的计划,就在这个平静的午后,于他心中悄然成型。
…
他不知道系统是否清楚他的念头,大概率是清楚的。
毕竟系统存在于他的意识之中。
但系统没有对他的想法发出警告,那就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
张去益的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系统“默许”甚至可能“纵容”他这种危险念头的几种可能理由:
系统的核心程序可能只对“已发生”或“极高概率即将发生”的真实威胁做出反应。而张去益目前的念头,仅仅停留在“构思”和“计划”阶段,属于“可能性推演”,并未触发“宿主安全受到即时\/迫在眉睫威胁”的判定阈值。系统严格遵循着它的底层逻辑。
可能存在进化驱动机制。
这或许是系统设计中最精妙也最残酷的一环。它可能被预设了“促使宿主成长与突破”的更高优先级指令。按部就班地复刻低阶科技,固然安全,但速度太慢。而宿主主动寻求突破、甚至敢于冒险试探系统边界的行为,本身就可能是一种“优秀”的体现,符合系统筛选和培养“继承者”的标准。它默许这种“钻空子”的行为,因为这可能正是它想要的——一个敢于挑战规则、富有冒险精神的宿主,才能在残酷的宇宙中走得更远。
从冰冷的计算角度来看,如果张去益的“冒险”成功,能更快地解锁更高级别的科技,那么对于应对即将到来的外星威胁(这很可能是系统存在的终极目的)而言,无疑是效率最高的路径。即使冒险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系统评估风险可控(或许它拥有张去益未知的保底措施),其收益远大于按部就班的损失。
默许,是基于利弊计算后的最优选择。
另外,系统本身可能也在观察和评估张去益。他的这个念头,无疑是一次对宿主智慧、勇气和谋划能力的绝佳测试。系统在观察他如何设计计划,如何权衡风险,如何利用规则。这次试探本身,就是一场无形的考核。
还有一种可能,系统并非不想阻止,而是因为自身能量不足或核心残缺,导致其“主动干预”能力有限,无法对宿主尚未实施的“念头”进行预判性警告或限制。它只能被动响应已经发生的实质性威胁。
无论具体原因为何,系统的沉默都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这条路,没有被堵死。
张去益深吸一口气,眼神中最后一丝犹豫消失了。
系统的默认,如同给了他一张模糊的许可证书。他不再去纠结系统到底“想”什么,他只需要知道——可行。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场危险的博弈,设计得尽可能精密、可控,并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