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 > 第96章

第96章(1/2)

目录

“方才试射了好几回,都没出现炸膛!”

“确实,才一个来月就能有这样的进展,继续完善吧……”

旁边。

负责火铳改良的“沈用”,见皇上肯定了自己的成果。

顿时喜上眉梢……

“陛下,这回火铳最主要的改进,是在材料方面。”

“那些文献极为重要,依微臣之见,必须定为绝密!凡是查阅过的人,都得时刻有人盯着。”

“皇上手里这把火铳,关键在于炼铁炉变了,炼出的铁更纯,再加上文献里记载的那些细节,其实不只是火铳……”

“就连火炮的炮管,我们也都做了改进!”

“哦?”皇上龙颜大悦。

“你说得在理,确实该严加监管,尤其眼下这时节。”

“即日起,茹瑺……”

皇上看向身后的兵部尚书。

茹瑺赶忙上前。

“军器监再加派一千人,严加巡查,朕要这里连只蚊子都飞不进来,也飞不出去!”

“此处乃大明最高机密所在。”

“这次雄鹰盛典,朕就不拿出来了……”

“不!”

皇上忽然目光一闪。“把以前替换下来的那些,立刻给朕运到怀城去!”

“朕要给他们来个大的!”

茹瑺心中虽疑,还是赶紧应道:“遵旨!”

皇上接着说道。

“这次,朕把一应事务都集中在怀城。”

“自有朕的考量。”

“其一、这几日关于黄子澄的传言,你们也都听说了。”

茹瑺等人纷纷点头。

“你们都是和朕一同见过那梦境的。”

“若在未见之前,说黄子澄会叛变!”

“朕或许会信!”

“但现在……再提此事。”

“可得仔细查证,不能随意诬陷!”

闻听此言,连蓝玉都附和道:“皇上,别的事黄子澄或许转不过弯,但这件事,臣也觉得蹊跷。”

皇上颔首,“嗯。朕也得到消息,此番草原残部的也速迭儿,篡夺了大汗之位,妄想效仿北元,号令草原各部……”

“可惜他既无资格,也无实力,反倒让草原各部又呈现分裂之势。”

“而此时,也速迭儿在秘密会见一方势力后,竟突然南下攻城,还在草原传出了威名,分裂的势头诡异地又凝聚起来……”

“朕尚不知他们意欲何为。”

“但猜想,与他那个所谓的黄金家族兄弟之邦——”

“帖木儿帝国脱不了干系!”

见众人点头。

这一次。

皇上神色肃然许多。

正色道:

“因此,从其他外国使节入京的反应来看,他们很可能早就串通好了。”

“此番他们前来,无非三个目的。”

“一、为了新粮!”

“新粮是瞒不住的,从两个多月前出现时,朕就明白瞒不住,也没法瞒!”

“二、试探我大明的虚实!”

“帖木儿使团上次在洪武二十一年来过,那时他们十分谦卑,朕还以为是个不知名的西域小国,起初并未在意。如今再来,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三、也是最要紧的一点。”

“黄子澄与赵茂叛变,具体情形未明,但帖木儿帝国必已得悉大明诸多内情,此番前来,定有周密安排。”

“来者必怀不善!”

“或许……此次不止是震慑,更是列国站队之机,亦是大战前的一次试探!”

“尔等须早作准备。”

众人顿觉山雨欲来,气氛凝重。

然而在座诸公——

有平定云南、吐蕃的颖国公,

有曾攻破北元帝都的凉国公,

更有执掌大明兵部的兵部尚书。

面对这般局势,

众人虽感紧迫,却更添振奋,

甚至暗生跃跃欲试之心。

老爷子见众人如此神情,心中渐安。

又想起与皇后共阅的那封“大孙”来信——

此事他并未明言:

正是为此,他将“雄鹰盛典”定于怀城。

他要借此盛典,使大孙之名、之功,传遍怀城,响彻四方!

更要借此机会,

解开大孙所留诗中深藏的秘意。

这些时日,老爷子与马皇后自觉已窥诗中玄机,

却发觉大孙送来的“钥匙”似有残缺,或是锁芯有差,

终究未能打开最后那扇门。

老爷子因而醒悟:

唯有彻底解透诗意,

达成大孙信中所言“响彻大明”,

方能算作“答案无误”。

故而这些日子,他一直在等——

等新粮丰收,

等《字典》修成,

等一个能将大孙之名宣告天下的时机。

而这时机,

正是他亲定的【雄鹰盛典】!

思及此处,老爷子心绪激荡,

朗声道:

“咱已决意!”

“此次雄鹰盛典,”

“咱要做一件震动大明、甚至惊动诸国的大事!”

“待此事毕,若大明新局得开……”

“哈哈……”

他忽而大笑,

“便教这天下亲眼见识,”

“何为——大明三代英主,共聚一朝!”

此言一出,

蓝玉、傅友德、茹瑺等人无不心神剧震,

几欲晕眩!

此话何意?

却见老爷子已收住话语,

神色一肃,

面对朝中一众重臣,

恍若重回当年雄姿英发之时。

他目光远眺,似已越过密林,

遍览大明万里山河。

身虽在山野,心已凌九霄!

广袖迎风,目光如电,

尽是帝王威严。

“今日!”

“万国使者再聚大明,”

“彼等既怀异心而来,”

“朕亦不必以礼相待!”

“便让他们看清楚——”

“这天地之间,唯有一座皇朝可称正统,”

“也唯有一人,可为真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