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2)
“虽然造价便宜,却关系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用途广泛,能铺路、修桥、盖房、筑堤,各种建设都用得上!”
“从今往后,我大明再遭遇水患时,”
“百姓们就能早早避开,再也不用担心洪水威胁性命!”
“而这个……”
老爷子满面红光,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
再次说出了那六个字!
“还是咱孙儿的!”
同一时刻。
桃源空间内。
朱雄英注视着画面中的情景。
此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第四步“阶段”正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朱雄英”这个名字,
今天注定要从怀城开始,传遍整个大明天下。
甚至,
不久的将来,
还会通过这些外国使节的嘴,传到周边各个国家。
想到这里,朱雄英不禁微微一笑。
想起昨夜梦中,
对老爷子的承诺。
他望着画面,低声自语:
“答应老爷子的事,也该去实现了!”
……
而此时,
怀城中心地带。
别说百姓们已经目瞪口呆,
就连那些外国使节,
也都惊讶不已。
他们原本以为新粮只有一种,没想到竟然有三种?
这……
如果真是三种……
如果大明只是要求西域通商的话,或许可以考虑同意。
一时间,
许多相关的使节已经开始认真盘算。
但更让他们惊喜的,
是另外两样东西——
【拼音】和【水泥】!
在这个时代,什么最重要?
人才!
大明的这些功臣,说到底还是以淮西势力为主。
其实,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早就不是靠“血统论”决定地位上限的时代了。
当年和老爷子一起长大的伙伴们,
转眼间就成了威震天下的明军将领!
为什么?
机遇和平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最好的千里马需要被发现。
老爷子大力推行教育,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广纳天下贤才,为大明效力。
可很多人因为贫困、农活等原因,不得不放弃……
然而……
一旦有了《字典》!
认字的基数就会扩大,从孩童到父亲、祖辈,
都能借此识字。
即便不为大明谋福祉,
至少也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认字,能渐渐开启民智,
这一点至关重要。
最后是“水泥”,
这才是真正让外使震惊的地方。
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房屋、道路、堤坝这些民生之用,
而是——
加固城池!
没错,
如今许多城池的外墙仍是土墙,
两米已算很高。
他们也想要青砖筑城,却缺乏财力与人力。
小国寡民,政权更迭频繁,
但若掌握了水泥的制作方法,他们的防御力量便能大增。
一时间,
几乎所有外使,包括帖木儿的那位祭祀老者,
都神情凝重地望了过去……
可紧接着,
他们却愣住了。
因为,
那位大明洪武皇帝,仍然站在那里,似乎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他还要做什么?
莫非还有……
霎时,外使们纷纷变色,站了起来,
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与此同时,
百姓们也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改变——
竟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启蒙拼音、
红薯、玉米、土豆,
还有水泥?
这最后一样,
大家都很清楚,它的用处远胜土块与木板。
这里的百姓大多出身寒微,
无力购置昂贵的青砖。
起初,他们只求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
可有了水泥之后,
望着脚下坚硬光滑的地面,
他们对一个“完整的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恰在此时,
老爷子又一次开口:
“除此之外!”
四字一出,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大家全都愣住了——
难道还没结束?
“怀城,是因咱大孙而得名。”
“之后的怀城建设,你们百姓都可凭每日劳作领取工钱……”
“并且,这不属于劳役之列。”
话音落下,
不少百姓瞪大了眼睛。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陛下,我们真的能拿到钱吗?”
一位眼泛泪光、鬓发斑白的老者急切问道。
所有百姓也震惊地望了过去。
老爷子点头答道:
“当然!”
一时间,
百姓们沸腾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纷纷跪地高呼:
“陛下万岁!”
“叩谢陛下!”
看着众人如此激动的模样,
老爷子不禁轻叹。
大明的百姓就是这样淳朴,
有时只需让他们吃饱喝足,
他们就愿意为这个国家奉献一切。
要知道,
如今大明的徭役中,仍包含“劳役”一项,
即无偿为边防、城防、堤坝等出力。
而这一次,
他们本是外来灾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