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28章

第28章(1/2)

目录

大地忽然震颤,久经沙场的刘玄当即辨出这是万马蹄音。\"护驾!\"关羽的喝令声中,赤血铁骑已如潮水般向王驾聚拢——玄菟王安危及全军性命。

刘玄却扬手制止:\"护好王妃车驾。\"说罢提起寒铁枪,百名赤甲龙卫刀光如雪。

\"赤血,破阵!\"

惊雷般的战吼声中,玄色洪流迎着雪原般的敌骑奔腾而去。

血色铁骑

这支身披赤甲的骑兵是刘玄最精锐的卫队,亦是赤血军中战力最强的部队。

无需多言,只要刘玄下达命令,无论前方敌军数量如何,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发起冲锋。

没有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唯有简单直接的一个字:杀!

任何敢于阻挡他们前进的敌人,都将被斩**下。

由于距离过远,刘玄无法辨识那些白色骑兵的样貌,只能望见一片模糊的白色身影。

当两军距离逐渐缩短,隐约可听见敌方传来的呐喊声,且愈发清晰洪亮。

\"以义为旗,生死与共;苍天明鉴,白马作证。\"

这句广为人知的誓言,但凡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立刻辨认出来。

\"嗯?难道是白马义从?\"

刘玄目光微凝,心中暗自思忖:莫非真是公孙瓒在此设伏?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若真是公孙瓒设伏,断然不会动用这支标志性部队。

白马义从作为公孙瓒的象征性军队,一旦在此现身必将招致民愤,朝廷为稳定局势也必定会问责于他。

若不见白马义从,刘玄或许还会怀疑公孙瓒。

但此刻,他已能断定这是有人要挑拨他和公孙瓒的关系。

\"且让本王见识下,尔等有何能耐竟敢冒充白马义从。\"

刘玄冷笑一声,冲锋速度丝毫未减。

无**孙瓒为人如何,其麾下白马义从确实是戍守右北平的功臣。

这是支值得尊敬的劲旅,非寻常部队能够模仿。

在刘玄\"铁骑冲锋\"统帅技能的加持下,赤血龙骑每行进十丈,速度便提升百分之二。

增幅看似微小,但持续累积后效果惊人。

驰骋两百丈后,包括刘玄在内的全体将士均已进入最佳冲锋状态。

此刻,那支假冒白马义从的白色骑兵已能看清具体装束。

银钢般的甲胄,雪亮的长矛,纯白的战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队骑兵乍看之下,与公孙瓒麾下精锐的白马义从颇有几分神似。

\"为义而战,生死与共;青天为证,白马同行。\"

他们高呼着白马义从的誓词,向赤血龙骑发起冲锋。

这支军队约有三千之众,数量与白马义从也相仿。

可惜,赝品终究难成真品。

\"杀!\"

刘玄一声暴喝,率领赤血龙骑迎头而上。

\"杀!\"

赤血龙骑齐声呐喊,声势震天。

莫说这三千冒牌货,即便是真正的白马义从在此,他们也毫不畏惧。

\"狂妄至极!\"

山坡上的指挥官见刘玄仍只带百骑出击,嘴角泛起冷笑。

这支骑兵虽不及真正的白马义从,却也相差不远。

区区百骑,如何抵挡三千白骑的冲击?

更何况,他暗中埋伏的骑兵远不止这些。

\"猎物已入彀中,全军出击。\"

指挥官冷酷下令。

随着令旗挥动,埋伏在山坡后方及谷地尽头的骑兵倾巢而出。

指挥官也策马下山,准备**这场围剿。

就在命令下达的瞬间,两支骑兵已正面交锋。

\"杀!\"

刘玄施展出无情冲锋,势如破竹。

伴随着震天龙吟,冰蓝长枪化作白龙横扫战场。

顷刻间,哀嚎遍地,十余名白骑横飞出去。

攻势未止,他调转马头,再度发动无情冲锋。

长枪在他掌中翻飞,龙形枪影环绕周身,向前突进。

所到之处,敌骑人马俱翻,溃不成军。

当银白战枪再次幻化为龙形时,已有十几名敌兵失去作战能力。

\"继续!\"

刘玄怒吼着发动第三次无情突刺,调转方向发起新一轮冲锋。银枪再次化为白龙,带着比先前更为锋锐的气势呼啸而去。

伴随着震天巨响,二十余名白甲骑兵应声毙命。这三次连续突击看似耗时良久,实则仅在眨眼之间。如此迅捷便歼灭近五十敌兵,这份战力着实骇人听闻。

不愧是精锐之师,白骑兵在短暂慌乱后再次向刘玄合围而来。刘玄嘴角扬起冷笑,发动了绝技\"背水一战\"。

随着龙啸声起,那匹名为\"龙腾\"的绝世战马竟在绝境中向后飞跃。与此同时,刘玄长枪横扫,凌厉的锋芒破空而出,十余名白骑兵瞬间毙命。借助龙腾的后跃,一人一马堪堪避过四面袭来的攻击。

更令人胆寒的景象随之出现。林飞率领百名赤血龙骑奔腾而至,在冲锋状态下发动的攻击势不可挡。凡被击中的白骑兵连人带马倒退数步,正面受击者更是口吐鲜血当场殒命。即便侥幸未死的敌兵,也被后方冲来的同袍撞得人仰马翻。

震耳欲聋的撞击声中,至少数百敌军丧失了战斗力。赤血龙骑的冲锋姿态展现出了令人战栗的威力。

\"杀!\"

趁势猛攻的林飞挥动红杆金刃的长柄大刀,再次施展绝技\"孤军破阵\"。刀光闪过之处,十余名敌兵瞬间毙命,这一击之威竟不逊于刘玄的全力冲锋。

单刀赴会的冷却时间仅为四秒,林飞体力值高达1200,连续释放十几次单刀赴会毫无压力。

就算不使用技能,以林飞超一流的武力值,随便一刀都能轻易斩杀这些白甲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