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2)
然则陈宫来投,太史慈归附,而今郭嘉竟也翩然而至,令刘玄恍如梦中。
郭嘉浅斟薄酒,笑言:\"朝廷腐朽已极,唯有推陈出新方能重焕生机。玄菟王正是嘉心中承载破立大任之人。\"
\"破而后立?\"刘玄眼中精光闪动,郭嘉此言虽大胆,却深契其心。这摇摇欲坠的大汉确需浴火重生。
沉吟良久,刘玄肃然道:\"得先生相助,实乃本王之幸,苍生之福。今拜先生为军师祭酒,望助我全取辽东。\"
郭嘉正襟行礼:\"必不负主公厚望。\"
刘玄朗笑扶起郭嘉:\"奉孝无需多礼。此番奇袭襄平,三军皆听卿调遣,本王绝不干预。\"
郭嘉再度施礼,嘴角含笑。玄菟王如此推心置腹,实出意料。从此可尽展平生所学,不负鲲鹏之志。
他举目远眺颍川故地,在心中低语:“文若、志才,我已寻得安身立命之所,不知你们现下如何?”
思及故交,郭嘉胸中泛起苦涩。
他既盼挚友得遇明主,又恐他们真觅得良木而栖。
若彼等各为其主,从此便只能刀兵相见,再难如当年般**言欢了。
“奉孝何故出神?”
刘玄探身相询。
郭嘉敛去思绪:“无妨,只是忽然想起几位故人。”
“能让奉孝记挂的必非庸才,改日定要为孤引见。”
刘玄眼中精光闪动。
他心知郭嘉所念之人,无非荀彧、戏志才之流。
此二人之才,皆不逊奉孝。
若能尽收麾下...
这念头方起,刘玄便暗自苦笑。
这些当世奇才皆有傲骨,岂会因私交而改弦更张?
尤其那荀文若——
以他刚正秉性,断不会屈就于反王帐前。
郭嘉似是看透主公心思,淡笑道:“若有缘,主公自当得见。”
他何尝不想与挚友共事?
三人合力,或可早些终结这乱世。
然道不同不相为谋,正如无人能说服他背离本心,他亦难撼动故友信念。
除非...他们始终寻不得心中明君。
或许到那时,尚有一线转机。
但世事,又岂能尽如人意?
烽刘同样微微一笑,就此打住不再多言。
世间之事,强求不得,过分执念反易招致恶果。
转眼间两时辰流逝,将士们休整停当,浩荡军伍再度向襄平进发。
烽刘将统兵之责尽付郭奉孝,唯率赤血龙骑随军同行。
当大军行至辽东郡界,眼前豁然展开一片开阔平野。
距前路约十里处,南北两翼各有一处不高不矮的山丘隆起。
郭奉孝详察地势后进言道:\"此乃绝佳设伏之所,可将赤血铁骑分藏于两侧山丘之后。\"
\"赤血卫与赤羽卫驻守平野,令辽东军后撤十里与我对峙。待嘉率百骑先行入城说降,若襄平守军尽出,待其全数通过山丘时,伏兵尽出前后合围,必可一举破敌。\"
烽刘闻言眸光骤亮:\"奉孝此计甚妙!然先生入城须多加小心,若事有变数当即撤回,再从长计议。\"
奉孝含笑领命,率百名辽东铁骑绝尘而去。
依计行事,烽刘调遣赤血铁骑分赴南北山丘设伏。又令太史子义统率赤血、赤羽二卫就地扎营,辽东军则后撤十里安营,两军遥相对峙。
彼时郭奉孝已飞驰至襄平城,经通传后直入郡守府邸。
\"先生此行成果如何?\"徐郡守急切相询。
奉孝执礼道:\"幸不辱命。西北驻军已然回调,然于襄平西北五十里外遭遇赤血军,现正与敌军对峙。嘉特抄小路先行回城禀报。\"
\"五十里外对峙?\"徐郡守眉头微蹙。
旁边公孙度又问:“赤血军既想偷袭襄平,为何行动迟缓反被君度大军追上?”
郭嘉拱手答道:“辽阳城为掩人耳目,并未出动赤血铁骑。他们将部分骑兵伪装成赤血卫守城,另派部分出城诱敌。真正主力早已暗中潜往襄平。幸而臣及时识破,命万余人继续佯攻辽阳,亲率主力星夜追截,终在襄平西北五十里处截住赤血卫。对方发现我军踪迹后,已停止前进列阵对峙。”
公孙度颔首又问:“敌我兵力如何?”
郭嘉答:“赤血卫约万人,我军五万。”
徐郡守质疑:“既占兵力优势,为何不速战速决?”
郭嘉解释道:“玄菟王与其赤血龙骑皆在军中。赤血卫战力彪悍,若强行进攻恐两败俱伤。臣星夜赶回,正是建议郡守出兵合围——我军正面牵制,郡守率军断其后路,必可全歼敌军。”
徐郡守拍案道:“正该如此!此番定要彻底剿灭玄菟王!”
文风
寒风呼啸,旌旗猎猎作响。
公孙康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摩挲着剑柄。斩杀玄菟王这等不世之功,足以让他在朝堂上平步青云。唇角不自觉扬起一丝弧度,仿佛已经看到金銮殿上皇帝赞许的目光。
\"且住!\"
一声轻喝打断了他的遐想。公孙度按住他的手臂,转向那个青衫文士:\"郭先生,我们如何确信你所言非虚?\"
郭嘉不急不缓地整了整衣袖:\"二位若存疑,不妨遣人一探究竟。\"
寒鸦掠过枯枝,发出刺耳的鸣叫。两名斥候踏着薄霜归来,附耳低语时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公孙康眼中精光暴涨,当即翻身上马,铁甲铮铮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