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2)
63
董卓冷笑着回望长安城,随即率军绝尘而去。
此前他数次献策均遭皇甫嵩驳回,而事实总证明对方才是对的,这令他颜面尽失。
董卓早已对皇甫嵩心怀怨恨,若非朝廷诏令压制,他早欲脱离长安。
如今天子驾崩,诏令再无约束,他当即率部返回河东郡。
厉兵秣马,静待时机。
皇甫嵩疲于应对凉州叛军,无暇顾及董卓动向。
待击退叛军察觉董卓叛离时,其部早已安然返回河东。
同一时期,洛阳城内暗流汹涌,杀机四伏。
中立派官员卢植等人正为汉灵帝操持国丧。
何进与袁隗两大阵营却忙于倾轧,争夺权柄。
三位皇子中,皇长子刘玄远在玄菟国且背负反王之名,自与储君之位无缘。
仅剩皇子刘辩与刘协可供选择。
两大阵营各拥其主,皆欲推举己方皇子继承大统。
阴谋阳谋此起彼伏,洛阳每日皆有暗斗,死伤不绝。
**近侍小邓子作为昔日红人,成为双方竞相拉拢的关键人物。
然其已奉刘玄密令,需先扶立刘辩为帝,再行废立之事。
小邓子心向何后,决意扶持刘辩登基。
黑夜沉沉,他与何进、何皇后密议道:\"娘娘与大将军可寻人仿造圣上墨迹,伪造立刘辩为帝的遗诏。\"
何进拍案道:\"此事易耳!本将帐下便有精通临摹之人。\"
\"速速办理。\"小邓子颔首。
三人议定,何进立即命人临摹灵帝笔迹拟就诏书。小邓子亲手加盖玉玺,一份以假乱真的遗诏就此成形。
当小邓子向群臣宣读诏书时,董太后一派虽存疑虑,却苦于无计可施。刘辩遂顺利继位。
新君既立,小邓子又暗中联络董氏党羽。除袁隗外,董太后麾下多为宫中常侍。十常侍除张让外悉数健在,皆属董氏阵营。
小邓子环视董太后与袁隗等人:\"诸位若不奋起反抗,恐将尽数遭戮。\"
\"新帝已立,如之奈何?\"董太后怒道,\"**素爱协儿,岂会传位刘辩?\"
小邓子幽幽道:\"太后的疑虑正是奴婢所惑。此诏出自何后之手,真伪难辨。不如我等同指诏书有伪,另立新君。\"
\"这...\"袁隗等人相顾默然。废立天子非同儿戏,谁也不愿轻易涉险。
小邓子逼视众人:\"诸位还有退路么?待新帝正式即位,何氏兄妹第一个要铲除的便是我们。莫非诸位要坐以待毙?\"
沉默良久,董太后终于开口:\"可何进执掌兵权,如何抗衡?\"
\"不妨先遣死士行刺。\"小邓子压低声音,\"何进一死,夺兵权便如探囊取物...\"
董太后与袁隗等人斟酌多时,最终采纳了小邓子的计策。
众人火速派遣精锐刺客潜入大将军府行刺何进。
奈何大将军府戒备森严,刺杀行动功败垂成。
何进虽侥幸保命,却也身负重伤。
更令他惊魂难定,急忙密召何皇后与小邓子商议对策。
\"竟有人敢对大将军行刺?\"
小邓子眉头紧锁:\"无需多虑,必是董太后**所为。\"
\"**防不胜防,长此以往,大将军纵不遇害,也会**至疯魔。\"
何进连连称是:\"邓常侍所言极是。\"
何皇后身为女流,当即询问:\"不知邓常侍可有良策?\"
小邓子沉吟道:\"先前伪造遗诏,不过为堵天下悠悠之口。\"
\"董太后党羽既不肯信遗诏...\"
\"眼下境况,正印证此虑。\"
\"既然他们执迷不悟,就休怪我等辣手无情。\"
何氏兄妹异口同声:\"计将安出?\"
小邓子目光炯炯:\"召外镇兵马入京护驾。\"
\"召外兵入京?\"
何皇后与何进眼前俱是一亮。
但何皇后随即忧心:\"天下诸侯,谁可托付?该召何人?\"
小邓子斩钉截铁道:\"河东太守董卓。\"
\"为何选他?\"何进疑惑不解。
小邓子娓娓道来:\"董卓驻守河东,距洛阳最近。\"
\"且唯其兵力足以铲除董太后党羽。\"
\"关键在于,董卓需留重兵镇守河东,带来兵力有限。\"
\"待其铲除异己后,若生异心,我等亦有实力制衡。\"
\"善!就依邓常侍之计。\"
议定后,三人各自离去。
何进返回府邸,立即召集心腹谋士与党羽商议对策。
\"大将军竟要调董卓进京?\"
众人闻言皆惊。曹操起身谏言:\"董卓豺狼之辈,若放虎入京,恐除狼得虎,反受其害。望大将军三思。\"
何进拍案怒斥:\"董氏党羽屡次行刺,莫非本将要坐以待毙?\"
座中有人提议:\"何不召玄菟王入京?\"
何进冷笑道:\"逆贼入京,是勤王还是弑君?\"那人顿时噤若寒蝉。
曹操再度进言:\"诛灭董氏何须外援?将军执掌兵权,足可...\"
话未说完,何进厉声打断:\"禁军尚在董氏手中,若两军相争必伤国本!\"
见曹操还要争辩,何进突然讥讽道:\"曹孟德,你一个阉宦之后,莫非与宫中阉党有所勾连?\"
曹操勃然色变,袁绍急忙拉住暴怒的好友。众人苦劝无果,最终曹操拂袖而去,在府门外顿足长叹:\"祸乱天下者,必是何进!\"
当夜,调兵诏书便送往西凉。而袁绍暗中将消息传递给了叔父袁隗——这位隐藏在董氏阵营的袁氏家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