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2)
四方豪强必高举义旗,名正言顺讨伐公孙瓒,吞并其疆土。
幽州西接并州,南临冀州,北境常年遭异族侵扰,断难抵挡。
故公孙瓒既不攻辽西,亦不愿与刘玄交锋。
然辽西若向公孙瓒求援抵御玄菟大军,其必作壁上观。
幽州漫长边境与鲜卑接壤,公孙瓒深谙胡骑凶悍。
刘玄既能吞灭高句骊、扶余两大异族,麾下雄师绝非泛泛之辈。
公孙瓒既不愿与刘玄为敌,也不屑追随其**,彼此保持距离方为上策。
辽西援军渐近,毫无戒备之心。
待其闯入赤血军伏击圈,刘玄令旗一挥,三路赤羽卫箭如雨下。
箭箭穿心,刀刀入肉。
冲锋在前的骑兵纷纷坠马,无主战马仍在狂奔。
“中伏了!敌袭!”
惨叫声与呐喊瞬间炸响。
山林间箭矢遮天蔽日,辽西士卒接连毙命。
领军将领骇然失色——此地怎会有埋伏?
辽西军原计划从昌黎城西入境,而玄菟国主力正猛攻东北方向的昌黎城。
按军报推算,城中两万守军至少能坚守数日……
未等他想通,箭雨骤停。
赤血卫自两侧杀出,如怒涛般扑向敌军。
林飞率五百赤血龙骑直取主将,刀光过处,战马嘶鸣。
奇异的劲力灌入刀锋,泛起淡淡黄芒,在敌将惊恐的瞳孔中急速放大。
避无可避!
这一刀挟开山之势,将敌将连人带枪劈成两半。
血雾喷溅时,那具残躯仍保持着举枪姿势,双目圆睁,尽是骇然。
亲卫们肝胆俱裂,拨马欲逃。
林飞刀锋横扫,又有数颗头颅飞起。
此战刘玄坐镇中军,仅以令旗调遣。
辽西军本非弱旅,半数士卒战力竟不输赤血卫。
然而,先前赤羽卫的数轮箭雨已夺走近两千士兵的性命——那是两千条鲜活的生命啊!
敌军尚未见到赤血军的踪影,己方就已尸横遍野,士气自然跌入谷底。
紧接着主将被一刀斩首,全军斗志彻底崩溃。
在林飞的指挥下,赤血军如铁板一块,反复冲杀所向披靡。
刘玄见辽西援军势如破竹,当即跃上龙腾战马,率领一万五千赤血铁骑开始他的征程。
原本赤血铁骑已扩编至两万,但谨慎的刘玄仍留给陈宫五千精锐以防不测。
……
就这样,一场堪称\"一力破千军\"的攻城传说拉开了序幕。
刘玄率领整装待发的赤血铁骑,自辽西郡边境一路向南疾驰。
沿途每遇城池军营,必见他单枪匹马率先破门。
铁骑趁着刘玄撕开的防线缺口,将敌军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城防彻底击溃。
这支铁甲洪流从北门突入,转瞬便自南门杀出。
拒降城主的头颅被高悬南门,讨董檄文墨迹未干,
刘玄已率军轻装奔赴下一座城池。
那些被\"光顾\"过的守军全然不知所措:这支天兵般的军队破城后只诛首恶与反抗者,
既不劫掠百姓,更荒唐的是——连到手的城池都弃之不顾!
这般打法究竟所图为何?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支军队既无步兵协同(勉强可理解),
竟连粮草辎重都未携带,仿佛完全不在意后勤补给。
他们只在城中大肆采购干粮,这番操作让稍通兵法的城防将领满头雾水。
难道这一万多人马的伙食全靠现攻现吃?自古岂有这般战法?
得益于40%行军速度加成的被动技能,虽然每次攻城会耽搁两三个时辰,
但刘玄大军的整体推进速度,竟比求援信使的加急快马还要迅捷三分。
当然也有不愿向刘玄开城投降的,只能强行攻打。
然而每座城池仅数千守军,如何抵挡刘玄麾下一万五千精锐?一路势如破竹。
在刘玄的率领下,辽西郡各城自北向南接连陷落。
与刘玄分兵后,陈宫统率两万赤血军。
清扫边境残敌后,他并未驰援从辽东郡进击辽西郡的张飞部队。
反而紧随刘玄攻城的步伐,逐一接管战后城池。
迅速整顿治安,分派兵力驻守各城。
至于攻打阳乐城的任务,则交由张飞——这位万夫莫敌的猛将率领数万蓝星军精锐,更有郭嘉随军献策,攻取区区万余守军的阳乐城易如反掌。
……
申时黄昏,张飞与郭嘉已率军抵近辽东郡阳乐城十里外。
身后两万蓝星军严阵以待。
自攻入辽西郡边境,郭嘉便分派五千赤血铁骑与五千赤血军,沿鲜卑交界处向南清剿,随后驻守边境。
辽西郡与扶余郡相似,半数疆土与鲜卑接壤。当下辽西大乱,郭嘉决不容异族趁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