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74章

第74章(2/2)

目录

\"曹公竟带着天子密诏离开洛阳?\"

曹操点头称是,将伪造的诏书内容读给卫兹听。

\"曹公要召集诸侯讨伐董卓?各路诸侯可都知晓此事?\"

卫兹听着诏书中字字句句皆是天子痛斥董卓之罪,字字诛心,一时间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即手刃董卓。

曹操见卫兹怒发冲冠,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

\"子许兄可知大汉为何会乱至此?\"

\"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才导致今日之祸。\"

\"那些拥兵自重的诸侯,我曹操人微言轻,如何能够号令?\"

\"他们虽会出兵相助,但哪个不是为了一己私利?难保不会成为下一个董卓。\"

卫兹听完这番分析,脸上怒色渐消,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当即跪拜于地。

\"曹公见识超群,智勇双全,请受卫兹一拜。\"

\"曹公实乃平定乱世的不世之才,我卫兹愿倾尽家财,誓死追随,共襄大业。\"

董卓没能抓住曹操,反而成就了曹操的威名。

众多将士闻讯前来投奔,誓死追随。

军中将领众多,如乐今、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皆在其列……

曹孟德麾下兵马已聚至数万之众,兖州济北相鲍信对其甚为敬重,倾力相助。

经其举荐,曹操得任东郡太守一职。

颍川荀氏府邸内。

荀文若阅罢韩馥所发文告,不禁长叹。

\"韩文节虽言辞堂皇,然观玄菟刘玄兼并辽东属国、辽西郡之举,此人确有称雄之势。\"

\"虽明言讨董不虚,然其中私心,恐十占七八。\"

\"旬月之间拓地百里,奉孝,此乃汝之谋略否?\"

荀彧踱步庭中,思绪万千。

\"你我自幼相知,才学冠绝当世,奈何志趣相殊。\"

\"吾在京为官两月,今已辞归故里。\"

\"汉室虽倾颓,尚非不可匡复。\"

\"居洛期间,细察董贼,其依仗不过西凉悍卒。然此獠目光短浅,暴虐无道。\"

\"独霸京都,执掌朝政,却只知荼毒生灵,劫掠百姓。\"

\"观其行止,不过一介莽夫,难成气候。\"

\"若得遇明主,共襄义举,必能振兴汉室,重振朝纲。\"

\"当此时局,犹未至山穷水尽之境。\"

\"颍川东北陈留郡中,曹孟德敢为天下先,志在诛逆扶汉。\"

\"其人有勇有谋,慧眼独具,实为乱世明君。\"

荀彧收拾行装,策马奔赴陈留。

\"此番投效,他日或与故人为敌,但愿兵戎相见之日尚远……\"

洛阳朝堂之上。

董卓按剑立于丹墀,睥睨群臣。

\"兖州牧刘岱、济北相鲍信联名上表,称二地告急,恳请发兵驰援。\"

传令将官匆匆入殿,跪禀董卓。

刘协端坐龙椅,听闻黄巾余孽再度作乱,正欲开口传旨。

忽遭董卓厉声呵斥,少年天子只得噤声垂首,指尖深深掐入掌心。

\"区区蟊贼也敢造次?命韩馥、陶谦即刻调兵**。\"

董卓径自越过**发号施令,殿中朱紫公卿俱都低眉顺目。老臣们冠冕上的旒珠簌簌作响,却无人敢直视御座。

谋士贾诩忽自班列中越众而出:\"冀州经涿郡之败元气未复,不若改遣东郡曹孟德...\"

话音未落,董卓已拍案暴起:\"曹阿瞒这个背主之徒!\"鎏金案几上的竹简震落满地,\"鲍信举荐此等逆贼,合该治罪!\"

宫墙外西凉铁骑的銮铃隐约可闻。董卓眯眼扫过丹墀下的百官——这些冠冕禽兽,哪个不想啖其血肉?

(兖州烽烟未歇,曹操的玄甲军已如野火蔓延。董卓摩挲着腰间玉带,忽然想起那日温明园中,曹操献刀时颤抖的指尖。

倘若发兵讨伐曹操,其他诸侯乘虚攻打洛阳,董卓高高在上的权位和后宫未及宠幸的嫔妃都将付诸东流。

为独揽朝纲,坐拥**,董卓宁可放过曹操,毕竟锦绣繁华能令他忘却心头之恨。

贾诩目光愈发幽深。

\"相国息怒,曹操自刺杀未遂后,流窜东郡招兵买马,现更受叛党举荐为太守。\"

\"如今羽翼渐丰,既自封东郡太守,理应食汉禄为汉室效力,不妨令其平定兖州之乱。\"

董卓怒容稍霁,贾诩既已点明,他这般精明之人自然明白借刀**之妙。

曹操根基尚浅,若被叛军剿灭,正合董卓心意。

若侥幸平叛,兖州之危得解,曹操兵力亦将折损大半。

无论曹操能否剿灭黄巾乱党,董卓都能出了这口恶气。

\"妙哉!就依文和之计,重重有赏!\"董卓抚掌大笑。

满朝忠良暗自切齿,事关江山社稷与黎民生死,竟以此等军国大事泄私愤,实在令人发指。

卢植、王允等重臣虽怒发冲冠,终究缄默不语。

卢植垂首盯着殿砖。

昨日得幽州密报,废太子刘玄已高举义旗,接连收复数座叛军盘踞的城池。

更公然打出\"诛董卓,安汉室\"的旗号。

这位被废为反王的皇长子,竟成天下首个公开讨董之人。

想到**将如此贤明的骨肉斥为逆贼,卢植不由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