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77章

第77章(2/2)

目录

\"且慢!我与你同去,也好实地商讨战术。\"

曹操起身相随。此战关乎他能否剿灭兖州二十余万叛军,奠定一方霸主地位,必须万无一失。

鲍信的谋士急忙劝阻:\"二位都是三军统帅,不宜亲身犯险。\"

鲍信不以为意。

\"无妨。斥候已探查过,兖州东北五十里内无敌军主力。\"

\"我济北国与青州接壤,随时掌握敌军动向。小股乱匪根本不足为惧......\"

离开寿张城后,曹操与鲍信各率千余轻骑兵出发。

沿途所见多是荒芜村落,偶遇设防的城邑,也是全民戒备。

鲍信长叹一声:

\"兖州百姓与青州黄巾、黑山贼寇本是同根生,何苦自相残杀!\"

曹操闻言面色微沉,却非对鲍信不满。

\"我在洛阳为官多年,眼见朝堂腐朽。那些公卿大臣终日空谈,遇事只会叹息。\"

\"更可恨的是,他们身为汉臣却明争暗斗。\"

\"为争权势不惜献祭上万条性命给董卓,与那些叛贼有何区别?\"

鲍信闻言心有戚戚。

\"主公,此番查勘地形归来,必要引荐一人。此人虽性情孤傲,却有大才。\"

\"姓毛名玠,陈留平丘人。战乱初起时曾投奔刘表,见其不堪便离去。\"

\"虽貌不惊人,却胸藏韬略。自称未遇明主,宁可不言。\"

\"平日虽好发高论,但行事缜密。许多权贵厌恶其傲骨,欲除之而后快。\"

\"却总被他巧妙周旋,始终奈何不得。\"

\"此等大贤隐居市井,不为明主效力,实在可惜。\"

曹操暗忖:区区县令,能在乱世保全自身已属难得,更兼声名远播,必是真才实学。

正当曹操回应鲍信时,目光被眼前地形吸引。

这一带丘壑纵横,与兖州西部的东郡地貌迥异。

\"主公先前从侧翼进兵青州,那边多是平原。\"

\"若从兖州东平郡进发,则需穿越山地平原交界处。\"

\"尤其是济北国与青州接壤之地,重峦叠嶂。\"

\"最宜藏兵匿众,纵有数万之众隐于其中,若不细察也难以发觉。可惜地处青州境内......\"

正说话间,鲍信突然眼前一亮:\"主公,此处地形甚妙!\"

(曹操顺着鲍信的视线望去。

群山环绕间,地势如碗状凹陷,若不登高远眺绝难发觉。

谷底乱石嶙峋,沟壑纵横,车马难行。

辎重粮草更无法输送,加之视野一览无余,连半片树林也无。

黄巾贼寇不知兵,若以青州边境为饵,诈败诱敌至此......

叛军必择此道攻兖州,届时伏兵尽出,可歼敌数万。

曹操抚掌而笑:\"天赐险地不用,刘岱竟与之正面交锋,当真庸才......\"

话音未落,鲍信忽然眯起眼睛——对面山脊闪过一个黄包头的身影。

鲍信拨转马头,反手取弓搭箭,箭镞泛着寒光。

弓如满月刹那,箭似流星破空。

待曹操看清那探马斥候时,箭矢已贯穿对方咽喉。

亲兵们连声喝彩,曹操眼中亦闪过赞许。

喝彩声惊动埋伏,山坡骤然杀出上百黄巾贼寇。

鲍信高呼一声,千余精骑紧随其后冲阵而出。

乱石滩上战马趔趄,大半骑兵纷纷下马步战。

唯鲍信单骑突进,刀光如练,所过之处血雨纷飞。

不过几个冲锋,百余贼寇尽数毙命。

曹操望着远处浴血的鲍信,非但未露喜色,反皱眉沉吟:

\"黄巾贼出现在兖州尚在情理,但潜伏荒山既不劫掠,究竟意欲何为?\"

突然他瞳孔骤缩,急令亲兵:\"速唤鲍将军回撤!\"

血色残阳下,鲍信率部全歼百余敌寇后,密林中突然杀出数百伏兵。这位悍将毫无惧色,麾下千名精锐及时赶到,皆是能征善战之士。

这支铁血之师剿杀黄巾匪众如刀劈腐竹,鲍信亲率亲卫向东北方向疾驰突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敌军在其眼中不过蝼蚁。但见他在敌阵中纵横捭阖,杀得敌军丢盔弃甲。

时兖州遍地疮痍,百姓饱受匪患之苦。曹操忽见山涧埋伏的数千敌军,当即亲率兵马赶往洼地,欲召回深陷敌阵的鲍信。然这位猛将已杀至极限,耳畔尽是厮杀哀嚎,哪还听得见后方呼唤。

当黄巾伏兵折损过半时,漫山遍野突然涌出无数头裹黄巾的贼寇。这些手持杂械的乌合之众瞬间将鲍信团团围困。目睹此景的曹操双目赤红,厉声喝令全军冲锋。

只见曹操身先士卒,剑锋所指之处血肉横飞。其麾下千名亲卫结阵冲锋,这些百战精锐武力超群,冲阵时如滚汤沃雪。虽折损数十人,但在万军丛中硬生生杀开血路——这些黄巾贼寇见曹军人少,竟妄想以人海战术阻挡铁骑。

曹军死战不退,敌兵却越聚越多。崎岖山道间,骑兵难以施展平原冲锋之势,速度渐缓。

刀光剑影中,曹操只觉臂如灌铅,四周尽是黄巾逆贼。将士们汗血交融,战袍尽染赤红。

数名亲卫急扯马缰:\"主公安危系天下,请速突围!\"

曹操目眦欲裂:\"鲍将军何在?必救鲍信!\"长剑换手,再斩数敌。

\"073将军!\"亲卫嘶吼,\"若俱殁于此,谁来雪恨?\"不由分说拽转马头。远处鲍信战处已寂然无声,曹操面如死灰,终随亲卫突围。

数百死士杀出血路。黄巾虽众,却无战阵,终被铁骑破围。当初三千精锐出寿张,此刻仅余血染征袍的百骑相随。

马蹄声碎,身后追兵不绝。幸得夏侯惇、荀彧遣兵接应。曹操入阵即坠马,英雄泪洒疆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