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2/2)
\"毛玠并非要论是非,只想听曹操亲口道明心志。\"
\"若能坦言以小节成大事,某必誓死效忠。\"
\"某非荀彧那般固执,只求明主坦诚相待。\"
\"然曹操始终闪烁其词,既不评他人,亦不剖己心。\"
\"究竟意在匡扶汉室,还是图谋霸业?\"
\"若能直言,某定留下。既不肯明言,某亦不愿揣度。\"
\"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对某而言并非难事。\"
\"听闻幽州玄菟国君乃**血脉,如今高举义旗讨董。\"
\"其所作所为皆为收复疆土,守护汉室。此去若得明主便辅佐,若无缘便归隐......\"
曹操在帐中接到急报,说毛玠单骑离营,仅留治国良策。
\"操有何处得罪先生?既应我所请,又献良策,为何还要离去?\"
曹操双目微眯,杀意渐起。
\"此等大才若为他所用,后患无穷,当除之。\"
文风
青兖二地正值用人之际,若此事传扬出去,还有何人敢来投奔于我。
\"啪!\"
曹操作色拍案,语气森寒。
\"寥寥数语便陷我于不义。\"
\"既不愿追随,当初何必应我所请,更献上诸多良策。\"
\"这般首鼠两端之辈,终究难成大器。\"
\"毛孝先,你必会后悔今日之选。\"
时值曹操势力初张,收编黄巾余众二十余万,精选壮丁组建\"青州军\"。
兼领兖、青二州,俨然成为北地最强藩镇。
洛阳相国府内。
\"贾文和何在?速速拿来见我!什么锦囊妙计,倒叫那负义之徒势如中天。\"
\"如今竟兼领两州,拥兵二十万,几乎要与本相并驾齐驱!把他首级提来见我!\"
董卓双目赤红,暴跳如雷,起身时险些栽倒。
待重新落座,只觉头晕目眩,许是近日操劳政务过甚。
满堂侍从屏息垂首,连平日承欢的姬妾都退避三舍。
\"禀相国,贾先生自前日起便不知所踪,连朝会也未出席。\"
探子战战兢兢奏报。
\"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这等奸佞之徒,定要诛尽九族!\"
董卓怒击案几,声震屋宇。
待侍卫仓皇退下,董卓突然揽过身旁侍婢,随着一声娇笑,堂中凝滞的气氛方得缓解。
董卓府邸内烛火摇曳,袁绍径自入内的脚步声惊动了正在品酒的董卓。
\"袁本初,你可知擅闯相府该当何罪?\"董卓手中酒樽重重顿在案上。
袁绍抱拳行礼,腰杆却挺得笔直:\"今日特来为相国解忧,冒昧之处还望海涵。\"
董卓眯着眼睛打量来人,心中冷笑:这厮平日装得清高,今日倒会献殷勤。
\"本初要为本相分忧?\"董卓抚摸着络腮胡,\"不知本相有何烦恼?\"
袁绍单膝跪地,低垂的眼帘掩不住滔天恨意。这奸贼把持朝纲,早晚要遭天谴!
\"曹操假传圣旨招安黄巾余孽,此举与反贼何异?更听闻其密谋行刺相国。末将愿率兵讨伐,以正朝纲!\"
自得知曹操将擢升兖州牧,袁绍便如坐针毡。他袁氏四世三公,如今却屈居校尉;而那阉宦之后竟要凌驾己上,简直奇耻大辱!
更可恨的是曹操连克两州,坐拥二十万雄兵。而他袁本初却困守洛阳,日日看人脸色。这乱世之中,合该由他这等名门之后执掌乾坤!
董卓突然放声大笑,心中讥讽:这软骨头见同窗势大就怕了?就这等胸襟也配称名门?
\"好!好得很!\"董卓突然收起笑容,亲切地扶起袁绍,\"本相封你为渤海太守,即日赴任讨曹。\"
袁绍心中狂喜,面上却不动声色。这番谋划终得解脱,不必再困守京城了。
待袁绍退下,董卓望着摇晃的珠帘冷笑:\"什么四世三公,不过是个嫉贤妒能的蠢材。\"他扶着案几缓缓起身,近日总是头晕目眩,得去后堂歇息了。
袁绍离开洛阳后,带着家眷和财物直奔渤海郡。他此行只为保全家族性命,让董卓同意他讨伐曹操才是关键。
袁绍虽无立即攻打曹操的打算,但心中妒火难平。如今曹操势力强盛,单靠一郡之力难以抗衡。不过袁氏声望极高,只要广招贤才,天下豪杰必会前来投奔。他自信兵多将广,家资丰厚,假以时日,定能胜过那宦官之后。
夜深时,小邓子从董卓府出来,并未直接回宫,而是光明正大去了王允府邸。他并非不想暗中行动,只是董卓麾下眼线众多,稍有不慎便会被发现。与其冒险,不如堂而皇之登门,事后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王允对董卓专权暴虐恨之入骨,却苦于手中无兵权,无法扭转局面。自曹操刺杀失败后,董卓已怀疑他是幕后主使。王允只得隐忍顺从,等待时机。正忧心忡忡之际,管家匆匆来报:“老爷,卢中郎求见,说有急事。”
王允立刻起身。卢植与他一样,都是朝中忠心耿耿的老臣,对董卓的恶行深恶痛绝。二人往日不敢频繁联系,生怕引起董卓警觉。
“快请!吩咐家丁加强戒备,切勿走漏风声。”
管家领命退下。片刻后,卢植身着便装,悄然入府,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