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2)
赤血军团从两翼包抄,逐步收缩包围网——刘玄早已下令,北门驻军不留活口。
西凉军中突然升起红色烟花信号,这早在刘玄预料之中。
陷入绝境的守军惊恐发现,敌人不仅攻势凌厉,更有刀枪难入的重甲防护。
随着三角阵型不断收紧,三万西凉将士尽数伏诛,尸骸在林间堆积成丘。
血河倒映着火把的幽光,赤血军却习以为常地收起猩红战甲,换上西凉军的装束。
目睹此景的典韦瞪圆双眼:\"主公,这...这是仙法不成?\"
刘玄瞧见典韦那副憨态,眼前堆积如山的尸骸与流淌成河的血泊却让他笑不出来。这三万条性命既非禽畜更非草木,皆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虽非残暴之人,但若面对异族他定会漠然视之。许是因穿越者的身份,他始终将大汉子民视为同胞。可如今唯有以战止战,唯有肃清内患方能共御外敌。
\"且宽心,他日必为你备齐行头,让你也当个耍把式的。\"刘玄对典韦许诺道。
赤血骑兵迅速换上西凉军血迹斑斑的甲胄,在夜幕掩护下,城头守军难以辨识。经整编的部队在统帅技加持下疾行如风,直扑北门而去。
此时王允已策马抵达北门,守城将领见这位频繁出入相府的当朝司徒亲临,连忙下城相迎。谁人不知这位三朝元老已投靠董相国?
\"相府突遭**,尔等速派兵救火!即刻开启城门!\"王允挺直腰板喝令,\"此乃逆贼谋害相国之举,幸而相国早已移驾宫中。为防不测,相国特调北门守军入城护驾!\"
刘姓守将闻言色变,急遣百余人驰援救火。待安排妥当后,他面露难色道:\"只是...\"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王司徒,您别为难在下,须见到将令方能开城门。”
刘守正正说着,忽闻北门传来连珠炮响,当即就要登城查看。
王允心头一紧,厉声喝止:“刘将军莫慌,那是相府走水后,从东门赶去的报信兵。”
“这连珠号炮是调两侧驻军增援,北门守备本就薄弱。”
“今夜相府失火,必是逆贼谋害相国,城外防务不容有失。”
“至于刘将军要的将令,本官自有主张。依我看,刘将军该跪接军令。”
刘守正听得东门报信兵一事,心中疑惑:为何不走更近的北门?转念想到相府毗邻东门,情急之下择路而奔倒也合理。
这刘守正虽是汉室远亲,却不得不依附董卓麾下,好歹保住官职俸禄。面对官高位重的王司徒,只得谨言慎行。
可这跪接军令实乃从未有过的规矩,往日出示将令行常礼即可。莫非这老儿投靠董卓后,要在新主面前立威?
刘守正暗自腹诽,却不得不屈膝跪地。心想这老匹夫装什么忠臣,如今不也做了董卓鹰犬。
待王允亮出鎏金虎符,刘守正当即噤若寒蝉,竟对王允生出几分感激。
“这调兵符可够分量?”王允语带讥诮。
刘守正认出确是**虎符,却仍踌躇道:“王司徒,此乃天子兵符,非董相国将令......”
王允暗自摇头:这些武夫果然颟顸,不犯糊涂已属难得。
“本官刚从皇宫而来。董相国何等人物?代行天子权,居天子殿,出行皆用銮驾仪仗。”
刘守正是否昏了头,上次接到军情急令是何年何月的事。
现今董卓又是什么地位,刘守正这般拎不清状况,莫不是存心要刁难本司徒?
刘守正猛然醒悟——董卓竟存着称帝的野心。恰在此时,城外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
王允见这位刘姓将领仍在**,当即厉声呵斥:
\"大军已至,此行专为护卫相国安全。若相国稍有闪失,刘将军可担待得起?\"
\"莫非刘将军非要亲手验看相国大人的兵符,才肯相信不成?\"
驻守城门的刘守正被这番呵斥惊得面无人色。
当即转身冲守城兵卒高喊:\"速开城门!\"
(刘守正甚至未登城查看——既已见到领军将领,确实不必多此一举。
细想王允所言确有道理,董卓这些时日屡屡僭越天子威仪。
动用虎符调兵原也应当,况且这两年在洛阳城,确实从未见过紧急军情文书。
洛阳北门缓缓开启,刘玄率领两万赤血铁骑与赤血龙骑列阵城外。
见城门已开,铁骑立即飞驰入城。刘姓校尉恍惚瞥见疾驰而来的将士甲胄上似有血迹,正待细看。
王允急声喝道:\"果然有逆贼欲谋害相国!刘将军务必严加戒备。\"
\"本司徒这就随军前往禀报相国。若此事平定,定当保举将军晋升校尉之职。\"
刘守正被王允拽得后退数步。今夜本就乌云蔽月,四周火把稀疏。
经此一拽,更看不清详情,但确认过确是西凉军制式铠甲无疑。
\"末将谢过司徒大人,必誓死守住北门。\"
刘守正暗喜——开个城门就能立功,总比日日站在城头吃沙喝风强得多。
待刘玄大军尽数入城,王允也策马离去。
\"接下来就看皇长子如何诛杀董贼了。老夫与卢植将军,能做的都已做了。\"
王允低声自语,缓步向王府行去,静候成败结果。
刘玄踏入洛阳城时,已是深夜丑时,城内灯火大多熄灭,唯独东方某处烈焰升腾。
虽心中疑惑,刘玄却未驻足,径直朝皇宫疾驰而去,片刻未停。
此时小邓子已踱至皇宫内门处,四周侍卫纷纷弯腰谄媚。
若小邓子能在董卓面前替他们美言几句,荣华富贵自会降临,何必在此守夜受苦。
小邓子觉察地面震动愈发明显,慢悠悠开口道:
\"开门吧,今夜城中骚乱,相国特调大军前来增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