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2)
从王者水晶中训练出的士兵即便按常规标准,也远胜普通士卒。
更何况这些都是董卓麾下的老部下,派去驻守城门岂会有差池?
刘玄单独留下了北门守将刘守正。
\"先前开启北门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可对?\"
刘玄斜睨着刘守正,语气平淡却不怒自威。
\"末将眼拙,请王爷治罪!\"
刘守正以为要追究其率兵抵抗之事,声音发颤地说道。
\"不必惶恐。你身为北门统领,本王交代的差事想必不会推诿?\"
\"属下愿为王爷肝脑涂地!\"刘守正说得斩钉截铁,宛若真心。
见其情状,刘玄不由失笑。
\"持董卓将令,率五千赤血军去南门换防。原南门守军全部带回,你部改驻南门。\"
听闻并非问罪,刘守正如释重负,领命疾步退下。
这夜必将血染洛阳,城内西凉军将被尽数肃清。
刘玄遣典韦清剿残余西凉势力,自己则随侍从小邓子入宫。
小邓子正为刘玄详解宫阙布局:\"禀主公,刘协现居北宫。\"
刘玄微微颔首,并无面见这位\"皇弟\"的打算。
\"明日便行登基大典,废刘协自立如何?\"
小邓子虽面露喜色,却谏阻道:\"主公容禀,当日常侍之乱时,传国玉玺已被臣秘密藏匿。\"
\"如今刘协连玉玺都没有,在世人眼中便是不承天命。\"
——
“待主公即位后,只需制造一场意外,令洛阳百姓皆知。”
“届时民心所向,自会认定主公才是真龙天子。”
小邓子低声道:“这些年我在朝中,早将那些大臣的嘴脸看得分明。”
“表面上愚忠者居多,实则暗藏祸心之辈不在少数。”
“眼下若仓促登基,虽能笼络百姓,却难测朝臣动向。”
“主公即位后仍需倚重旧臣,待日后培植亲信再逐步更替。”
“若操之过急,恐引发群臣抵触——他们不在乎主公是否诛杀**,只在意自身利益。”
“那些奸佞之徒必会借题发挥,甚至**诸侯声讨。”
“虽可武力**,但西凉军虎视眈眈,各地诸侯亦蠢蠢欲动……”
刘玄捻着指尖沉思。那夜诛杀董卓后次日便登基,确实显得刻意。
这无异于授人以柄。可他对这些权术算计实在厌烦,一时竟无良策。
小邓子见状眯起眼睛:“属下倒有一计——我虽亲近董卓,却深得刘协信任。”
“不若今夜我去见他,先夸耀主公诛杀董卓之功,再谎称主公欲废帝自立。”
“待他惊慌时,我便献计……”
“毕竟主公眼下仍顶着反王之名。”
早在**时期,**便颁布圣旨将主公从皇室族谱中除名,并向天下宣告其谋反之罪。
如今董伏诛,朝堂上再无权臣能胁迫幼帝。
只需刘协一声令下,群臣必将响应,以谋逆之罪处置主公。
次日朝会上,若幼帝当众斥责主公不臣之心,百官必将群起而攻之。如此既可巩固帝位,又能震慑各方势力。
至于那些联名**请主公入京的大臣,见状必然倒戈。
比起手握重兵的主公,年仅幼冲的刘协显然更易掌控——届时忠奸善恶自现。
主公只需在朝会上佯怒离席即可。
待将董囚车示众洛阳,将其首级悬于南门后,便可命赤血军佯装擒拿。此举非为真囚,意在让百姓知晓:救民者反遭昏君**。
届时民间哗然,城外大军压境。
洛阳无将可守,为保社稷安危,群臣必请主公共抗外敌。待局势已定,主公可效董旧事,将拒降西凉残部悬旗示众。
待郭军师与关将军入城放粮安民,便可顺应天意民心废立新君。
刘玄闻言颇为意外,未料登基大业竟需如此筹谋。然此计合乎礼法,确能兼顾声望大义。
刘玄真正忌惮的并非那些心怀叵测之人。
反倒是那些忠直之臣,倘若自己动作过猛,那些死心眼的忠臣。
恐怕会以死相抗,阻止他废黜刘协的举动。